【让正念成为你的伴侣】
摄于 22/11/2010 |
正念,是学佛修行里头常常都会听到的一个名词。
越是学习如何提起正念,越是发现正念所带来的力量越来越奥妙。正念是什么?简单而言,正念其实可以说成是活在当下,觉察当下。很多学佛的人以为在参加共修活动、如八关斋戒、禅修静坐课程、诵经和其它课程的时候才学习提起正念,回到日常生活中却又把正念这回事给忘得一干二净。正念,到底应该与我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到,短短几天的共修有有何能耐让一个人的心找到真正的清净?那里学到所谓的“正念”又是否是正念?不能时时刻刻都学习带着正念生活的人,又如何算得上在修行?
在禅修课程中,我们都学习把所缘(简单而言即指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起伏或是观呼吸的进出。这些所缘境在学习时难道即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回到生活中难道一定要在“某些修行时刻或某些时期”才来观察、持戒与保持正念?我想这并不是精神所在之处,也不可称得上老实修行。
接触并参与了几次继程法师的静坐课程,我发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会,这个体会是越来越深,越来越觉得自己有需要更多时间来学习的渴望。我们的心,在独处静下来并隔绝外缘的时候会显得特别的敏锐,那些流动不止的的念头像瀑布般在闭上眼帘的幕后不停地冲,有静坐的人相信都肯定有过这样的深刻体会,特别是在忙碌的生活之后突然静坐观己心的时候。
为何我们在平常生活时却没有发现它们?它们一直都在,就像隐形人般不停地穿梭我们的思绪之中,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们的速度太快了。如果感觉有形体,那它们的形体有粗有细,粗的通常都会在行为中表露出来,细的通常不会让你容易察觉,却在暗地里地在破坏着内心的安宁。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接触外境之后不假思索地立即给予反应,却不知我们所做出的反应是否已经全面顾虑了因缘而选择作出的。其实,往往我们都在局限的思维框框里,做出局限的决定了。就说教书的状况,遇到学生不做功课也不交功课的情况,老实通常都会情绪当前地先责骂学生,并处罚学生。其实过程中是否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当中我们因该去看清楚的因缘?
学生不做也不教功课,真的只是懒惰的因素?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地与学生沟通,我们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想做好功课的念头及动力,但却可能因为学习速度缓慢或而没有信心,或是因为考试上的屡屡失败而自暴自弃所致?有鞭打学生的老师,如果可以发现既会起怜悯之心,当时有真的忍心鞭打下去吗?
换个与人交际的例子,许多人遇到一些人来求助帮忙的时候,如果那是觉得相处得不那么舒服的人,我们通常都会觉得麻烦,会在想为何要帮忙他。在交流时的语气会变得不一样,可能会敷衍,而当时生起的感受都不一样,可能会觉得厌烦。反之,如果是遇到我们感到相处舒服的人,这些念头、感受、行为都显得相反,甚至变得很理所当然。
难道我们一直在学习观察着外在的变化,希望自己不会吃亏受苦,却忘记了其实我们内在才是我们真正要观察的对象?
这就是没有提起正念而导致的。
心,像是伟大的魔术师,它可以变出看似真实但却虚幻天堂,也可以变出让你煎熬万分的地狱。
我们所认识的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当时的因缘促成的自己。我现在当老师了,心即把“我”当成是老师了。“我”,是如此定义的吗?这种认识不但肤浅,更显得出我们对自己是多么的陌生。我们用那么多外在的事与物来诠释并说明自己,如果换了环境事物那我们还是我们?同样的,我们认为当下有的概念及感受都是属于自己的,其实这就是局限了。
其实,我们都被关在局限的牢里。但讽刺的是,关闭及上锁这牢房的人竟然是我们自己!不必惊讶,有坦诚面对自己,并与自己做深层沟通的人都会发现这的确是形容得贴切。
我们走出了这个圈,却又走入另一个圈子里头去了。。。
提起正念吧!它是我们的指引,它是一道光,会带我们往圈圈的出口走去。
唯有把正念当成是我们固定的伴侣,就像我们与呼吸的关系般不离不弃,才能活得更清醒,让心活得自在,不被局限而局限!
-正念有感-
写于婆罗洲祥云小轩
7:44pm 19012011
唯有把正念当成是我们固定的伴侣,就像我们与呼吸的关系般不离不弃,才能活得更清醒,让心活得自在,不被局限而局限!
好赞的文章!(^_~)加油~
谢谢你,静巧!愿与您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