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是一个常常会为别人设想的人,
所做的决定大部分是为了符合别人期待与要求。
当然,这里指的决定并非所有决定,
而是那种需要将时间花在帮助人,还是要完成自己的事这情况中的决定。
但是我还是充满快乐的,或许并非全然。
只是,何时该为自己何时该为别人这问题,
一直都在我的天平秤上无法达到平衡。
最近,与半年没见的老友小聚片刻,
聊了发生在彼此之间许多的事情,
从他现在的人生观里,我看见了我缺少的东西,
进而促使自己一直在思索着“自身快乐”这方面的课题。
活在这世界,我们都在追求快乐与幸福,
然而,我们却也会在追求的过程中的同时自觉到快乐其实不该如此独自享受,
而应该也与别人分享,乃至从帮助或奉献之中为别人也带来快乐。
是否,我们在追求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快乐时会感到内疚?感到自私?
是否,我们在做“为自己”或“为别人”的决定或选择时都不知要如何取舍?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讲师~塔尔博士,
用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
"个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时是否等同于自私?自私是否等同于不道德?”
塔尔博士说得好!就像一个循环圈,一半是为别人带来快乐,自己同时快乐;
另一半则是:追求自我快乐的同时,也会造就别人的快乐。
因为快乐的性质是可以感染的!
当然,这个角度是建立在
“自己的快乐能够为别人带来快乐”情况下才成立。
离开这而谈,快乐就可能被判自私之罪了。
所以,能够
平衡地去建立这个循环,就能为自己与他人同时间带来快乐与幸福感。
过程中可能会有偏重,甚至被标签为自私或菩萨心肠这样的身份。
但这都是外在难以控制的事,只要循环的能量依然是紧扣在快乐身上就对了。
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你的处境,又怎么有资格去给你判罪?
这些话与标签又如何成立?
外界发出的声音可以当成是参考,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那样。
但如果太在意,这只会导致而忘了将自己照顾好这最基本的责任。
套一句与一位讲师聊天时他说的话:
“如果我们无法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任,如何谈得上有能力为别人带来快乐?”
所以,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态,也知道如何平衡地去打造快乐与幸福感,
自我快乐是否等同于自私?又是否是不道德这些问题,
也只会是旁观者的烦恼了。
哈佛大学开放课程: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Pos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