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衣不酷】


“家城,衣服要塞起来!”

他听见后即赶快动手左塞右塞,把自己弄整齐了。此时,班上另一处传来了另一把声音:

“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塞衣服哦?”Darren(达任)竟然问起了这个简单的问题。


对于这群五年级的学生,个人整洁不该是个新知识,而且应该是懂得照顾自己的形象及清洁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大脑告诉我这就是个教育时机,虽然现在不是道德课。但我知道命令式的教育及服从根本对他们起不了彻底的作用,这更不是教育的本怀。于是我决定停下对数学题的讨论,与他们简单地探讨这个问题。

我微笑的拍着手,引起大家的注意后变开始发问:“那你们认为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塞衣呢?”

达任答复:“不塞衣才“酷”啊!” 其他同学听后都点头认同,似乎觉得这个观点好得不得了。

我听了会心一笑,并问他们:“你们认为“酷”,那你们在那里学回来这些呢?”

又是这个“主辩”达任抢先回答:“在电视机学会来的!”

此时,自己发现到其实乡间的小孩会变坏,其实很大的主因也是因为这些媒体所渲染而成的。虽然媒体是我们认识世界及吸收知识的主要管道之一,但许多节目的不良成分没得到过滤,在缺乏引导情况之下被小孩吸收了,就会成为一种模仿,甚至追随。年轻人乃至成年人都会这样,更何况是这些小孩。

我想了想,不知该如何说服他们。此时另一位男同学传喜就说出另一个见解:

“老师,塞衣服很阿瓜* 。阿瓜(方言)的意思是指娘娘腔的意思,有时指变性人。

我听了差点双脚朝天,怎么塞衣服变成了这种说法。

脑海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应该可以说服他们,于是我用一个有趣的方式问他们:

“那你有见过人家把内裤穿在外面吗?”

他们都摇头表示没有,那主辩又再反驳:“有,是superman超人!老师!”

我回复:“其实一位正常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内裤是刻意被设计成穿在里头的。”

无法回应他的那个“超人”答案,我敷衍的答“超人?!他这样穿是不正常的”。

他们听了也在那儿笑了起来。

我接着引导并告诉他们:“你看,老师每个星期三穿来学校教书的那件衣服。那是马来名族的衣服峇迪衣(Batik),它的设计是不必塞衣服的,塞的话很不好看。”

接着又说:“今天的衣服不同,这件衣服是塞起来才好看的,所以我们要塞衣。至于你们的这件校衣,也是如此。”

为了不否认他们的观点,我如此回复“如果你们不塞衣,等你们在校外及穿适当的衣服时就不必塞了,要看对时机跟地点哦!”

见他们听后点点头,觉得蛮有道理的,但感觉上但人有些人似乎听不进去的,但我知道他们都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也因这个探讨了解到每件衣服的穿法是不一样的,更明白个人整洁的重要性。我觉得达到目的之后便结束探讨这个课题,继续讨论数学题。


至于酷不酷,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他们探讨“酷”的定义是什么,更没有真正让他们看见穿衣服的本来目的,也就是保暖、避晒、保护等等作用。要跟他们一起探索的其实有很多,但与其刻意的探索,不如等待时机到来时探索来得好。前阵子在网上与空源法师交流时师父留言给我:“观机逗教,恰到好处,一定能成!”的确,佛陀的善巧是契时又契机的,这是种智慧,我想这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值得学习并追随的。虽然这个的确不简单,但我愿意学习。

我相信探讨会使他们更明白,知道更多才会让他们自动自发的实践。小孩的价值观是从他们的经验及认知的世界里获取的,在这个价值观为根深蒂固之前,正确的给予灌输及引导是很重要的。对于这个“塞衣”的观点,无可否认有许多现代流行的服装是不塞的比较好看,在艺术角度来看的确又不一样了。可是我们还是得让他们有对的认知,成长的过程才不至于因外面的引诱而迷失了。


塞衣就真的不酷吗?的确值得与他们探讨,这有待日后一起探索。




写于祥云小轩
3:39pm 30042010

【五分钟放松禅法安定身心】

我们都追求快乐,我们都渴望安稳,但活在现代的生活里我们总是无法避免要面对压力、焦虑、还有许多不安,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如何能达到幸福呢?心要安稳,心要安定,幸福才靠近啊!

分享一篇由圣严法师开示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学习调整身心,与你共勉。


【五分鐘放鬆禪法安定身心】~圣严法师


相信諸位都有各自的困擾、恐懼、不安、無助、無奈和無力感,當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如何用禪修的方法,幫助自己安心呢?


請諸位將身體靠在椅背上,眼睛閉起來,眼球不要用力,然後體驗呼吸從鼻孔出和入的感覺。呼吸是平常的、自然的,不要去控制它,而是享受它、欣賞它、體它;因為是欣賞、是享受,所以心情也是愉快的。任何事情在你身邊及周圍發生時,即使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也聽到了種種聲音,但不必特別去擔心它,此時的心,就是平安的,頭腦也是最清楚的。



方法很簡單,不過要不斷練習,因為現在沒有其他的事,所以你覺得心很安定,但假如真有恐怖事件在面前發生,或者身心有狀況,要立即使用體驗呼吸的方法,可能就會有困難了。只要經常練習,漸漸地自然就用得上力了。


舉個例子,在九一一恐怖事件的當天清晨,有位年輕女孩,是禪中心禪坐班的學員,她的工作地點就在世貿大樓旁邊。早上打了坐之後,就做了三個跟平常不同的決定:當天不使用隱形眼鏡,而是戴上普通眼鏡,穿上長褲不穿短裙,穿平底鞋不穿高跟鞋。因此,當世貿大樓倒塌時,她很平靜地離開辦公室,走得非常快平穩,雖然身上被漫天的塵埃籠罩,全變成了灰白色,眼鏡也蒙上了濃厚的塵粉,但她並沒有恐懼,擦抹了幾次鏡片,便很從容、很平安地走出了危險區。可見禪修對身心的安定,是相當有用的。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心安平安,你就是力量! 」

【消失在鱼缸里的打架鱼】




这篇文章,是一段省思,也想记录一条消失在鱼缸里的打架鱼的事情。资料也许不是真的,但过程是确实的。

今天代课,进入四年级班后让学生们各自做缺席老师已经交代好的课业,自己便忙着批改考卷。改着改着,忽然发现班上少了一位同学,询问同学之下才知道他没来学校上课一段日子了。

我问班上的同学,你们开心吗?他们都异口同声的答:“开心”。得到这个答案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但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不会对这个奇怪的答案质疑。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更难解。

Michael, 四年级班的一位伊班族男同学,身材稍胖,右边脸带胎记,走起路来就可以看出他并非如此斯文,更在与老师擦肩而过时的不理睬看得出他的品行。我没教他们,但我知道班上的同学都很怕他,他们怕他的无理取闹、怕他的霸道、怕他的拳头、怕他的怪脾气。不只学生,连老师也怕他,不是怕他的霸道,而是怕他惹事,让老师收拾一单又一单的局面。


前一阵子,他被老师带上校长室去见校长,老师把他手上的那盒香烟摆在桌上。门关上之后,只见镜子里头的三个角色在演哑剧,但却这部哑剧少了大幅动作的精彩,但却又随着时间的而令人担心。但因上课的时间到了,遗憾的没有看完这个结局。


之后听其他老师说校长也对他无可奈何,所以一切似乎以训话警告做结局。但自从那天起,他开始缺席,老师也没人要理会,因为老师们已经尽力了。他不在,校长更放心、老师更开心、学生更安心。据说,他的朋友都是一群边缘化的中学生,品行皆恶劣,相信抽烟很大可能是在他们那儿学到的。不只如此,听说他曾向学生收保护费,所以学生都对他的大名“敬仰万分”。最近还听说他的父母亲给他买了一架电单车,他就这样学人无牌的奔驰与超速。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他的父母到底是否知道他们实在是给多了?


这尾打架鱼,如今终于消失在鱼缸里。


。。。 。。。


他回到打架鱼的群体中做一尾打架鱼了?还是被带到另一个鱼缸?


听说现在他的父母正为他找着学校,虽然他的名字依然还没被学校删除。


一个学习的地方,出现了负面的因素影响学习,逻辑来想的确需要将它除去。如果是校长建议他离开,我相信这也是最好的决定。换成我也会这么做,虽然这是如此的残忍。站在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没有解决到问题,更没有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没有让他改过自新,我们没有办法让他了解他现在的行为是错的、是无益的、是损人损己的。但为了大众的学习利益,将它隔离,目前来说的确是对的。

如果根据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我们都知道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后,(在学校而言就是完善的硬体及软体设施,并拥有舒服的学习环境)我们需要维持生存的层次就是安全层次上的需要了。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被威胁、被侵袭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这个层次一旦被满足以后更高的层次才可能完成。所以,学生的学习得以健康的成长,全赖于这些因素。于是,以这个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他的离去,对学校的学生应该是个好事。

但是,我关心的是他个人的心智成长。他离开后,有那间学校会收留他呢?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有哪位老师真的可以改变他?我知道,纵然他仍在学校,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可以收服他。但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由每一个学生的密码,可以打开密码的人就能改变他,而这个人必须是获得他信任、了解、佩服的人。我还没有这种能力,但我知道我有一个能力是可以做到的,而这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这种能力叫做“陪伴”。

别小看这种力量,了解辅导或是对辅导有认识或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种力量的威力。我们其实都会,只是现实中我们都被“不愿意”、“没时间”、还有“管我什么事”影响了。当然,现实中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是,这个真的无法改变吗?教育要更趋向人格全面发展、培养高尚德行、以学做人为宗旨,在这个追求分数至上的迷思里,这的确需要每位教育者的共识及全力改革才行。


放学走过四年级班,我探头望向班上后面空着的那个座位,心中默默祝福着这尾打架鱼,可以遇见让他觉醒的因缘。



这尾打架鱼,被放到另一个鱼缸,又会有什么样的际遇?


有人愿意陪伴他吗?


一切看他的造化了。。。



写于如楼祥云小轩
7:29pm 27/04/2010

【该有些不满?】



是当老师第一次领会到莫名其妙的感受。不,应该说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决定。

早上教书后,收到一封公函,通知我被委任如楼县全小学国语演讲比赛(Pertandingan Pidato)的评委之一。看看在我上方其他两位老师的名字,相信都是经验丰富或是职教国语科目多年才被邀请为评审的,再看看我这个刚出来的老师,心中只有一句话:“他们太看得起我了!”

早上知道的时候,其他在场的老师也笑笑地给一个安慰反应,但我直觉告诉我有某些老师已经知晓此事,但却又没告诉我。午睡醒来,我一边享用晚餐一边想起这件事,想着想着,我不经问问自己是否该有些不满?

被委任为比赛评委,我们当然就知道评委该拥有丰富的经验或对该领域的深入认识。上方之所以说是莫名其妙,是因为我本身不是主修或副修国文,如今刚出来任教更没有教国文,但却被随意地为人我为比赛评委,这不是很奇怪吗?对于这我不害怕,我也会找些资料来看并做些准备,我只是感到惊讶,怎么一个县阶段的比赛会派没有条件的我上场。

想着想着,脑子里自我保护意思货仓自动出现了一句话:“有人推给你”。这句话,早上的时候一位老师也说过了,怪不得如此熟悉。简单的推理,发现应该是较年长的老师们不想成为评委,是因为这个地方太远并听说有些偏僻。我们这些新手何不被他们看中?这种把这人推卸给别人的方式相信已经是一种文化了,它是人性的一种丑态。

也许,这只是我的妄念,但在这社会中的确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不是排斥这个委任,我也很乐意的想学习,但如果是知道某些国文老师更具资格当评委,当然是应该他们出阵。如果是因为地方的缘故而推卸责任,那我觉得的确太不对了。虽然站在我本身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是好的,但在教育立场来看这是不健康的。随意找个人,就这样冒冒然当个专家,实在对比赛的不敬,更显示出教育界安排的规划不周全。若让当时的带队老师知道,我应该会被轰击,因为比赛总是有许多不满的时候。当然,这只是我的预先想法而已。

“我是否该表现些不满?”。我这样问自己。

“不满,是想刻意的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我给自己加上个理由。

几年前在慈济学会的一句话:“甘愿做,欢喜受!”,多多少少已耕入我心田,自己也把在学佛路上的精神时间在教育领域,但佛教的事业与教育事业两者之间的不同,付出的人保持的信念及出发点都没有佛教事业般单纯。许多事如果太过随和,迎来的只是一单又一单的任务。

但我这么问,我知道我没有这个必要表现。可以说这只是第一个事件,也可以说自己也很乐意学习。所以对于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影响到我的心情。只是觉得如果没有保护自己,要在现时代当老师的确很难。教育将变得很糟糕,如果某部份的人还是如此的行事。

写这篇文章,其实不是在表达我的不满,而是想把在教育路上遇到的“怪事”写出来。或许如果有教育界的前辈看见这篇文章,他们应该会劝我该见怪不怪。我只是觉得,要我在不在行的领域上扮专家,似乎有些牵强,更有些虚假。

但是,我依然会做好准备,学习冒充当一个国文专家,给一段惊人的评语,势必要让在这比赛学会另一个技能。于是,我把不满收起来,先谢谢给我机会学习的人了。

【别让孩子们的城墙给辱骂摧毁了】


辱骂,是一个教书中会不小心染上的通病,纵然是一位好老师也会难免犯上这个错误,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到。辱骂与痛骂的意思不同,前者带有侮辱性质,后者却没有,它只是个情绪的抒发,有故意及非故意而作。

其实我们都知道,辱骂是为人师表的一个禁忌,它不但引起了愤怒,让整个学习气氛充满了负面能量,在这种环境学生无法安心并快乐学习。可是,我们在面对学生种种不满的行为而束手无策时总会用责骂来训导学生,不知觉地还会过份得使用歧视、贬低、看不起等的字眼来责骂学生。有一句在曾在某书中读到的话“世事无常,唯有你的愚蠢恒常!”让我看了觉得很悲哀。我们也许没有用到那么有文学气息的词汇,但我们可能会出口:“你永远都是全班最笨的”、“我永远都不相信你会成功”的口头语也足以谋杀了一颗单纯无知的心。

要知道,学生是透过老师的反映中来了解及肯定自己,并建立起自我的形象。这种话或许可以当激将法来使用,所以我给责骂的定义加上了故意及非故意的范围。知道责骂学生可以鞭策并激发学生努力求学的话是可以用的,但往往我们都因情绪的左右下而过界了。因为过界,我们的言语摧毁了一道学生孩子还未建立起信心的城墙,我们的言语在孩子们纯真的国土上留下了一个个难以跨越的路障。长远来看的确是不健康的,除非学生懂得抒发,或在其他事项上得到肯定,不然这些心理障碍只会阻碍着他们的成长。

数老师其实都有对学生正确的态度与关怀,但欠缺的就是表达关怀的沟通方式。要革除惯用的拒绝性语言,学习接纳性的新语言,是老师必须学习的一个说话技巧。这我也在学习当中,比如有位男同学在黑板上涂鸦时,我会说:不错,你很有艺术天分,或许你可以画在图画纸上,因为现在是要你回答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会画得很不错。”不是吗?与其骂他“别闹了,一直乱画,连画画都那么难看,不会进步的!”或“你为什么那么不听话,是耳聋了吗!叫你回答数学还是画画!”不如我耐心些,纠正并正面的告诉他自己的过错。

辱骂,对学生的成长根本没有什么益处可言。真的生气时,真的束手无策时,或许我们该冷静下来,或许该离开一下课室。但难道每一次都要这样子处理情绪吗?不,我想学习正面的说话技巧,利用善言良语来与学生沟通,让学习气氛在一个有智慧的交流中进行。而我相信,它会是一个工具,让我不会否认学生的努力、拒绝它们的感受、并可以把话说进孩子们的心里去。


辱骂无益,责骂少行,善语最佳!

 
写于如楼祥云小轩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一日

【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



----------------------------------

有感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文亮博士的作品。他是位著名作家,以意味隽永的小品文誉满台湾。这篇《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发人深思。——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我们会否因为忙碌而错过身边许多美丽的事物?让生活慢下来是个哲学,也是种智慧,只有在慢生活的步伐下才能安然享受过程中的美好,生命才会过得有价值。待会吃饱了,就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吧!

【学生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看完了搞笑的《喜羊羊与灰太狼2之虎虎生威》,找回了儿时观看卡通片的乐趣,也找到了一个可以成为教材的卡通电影。这部电影是我在了解及认识五年级学生们的时候听见的,他们可以为之待到夜晚时刻观赏而不早睡,心想这不可能是个不错的卡通吧,至少在它们的世界是一个很好看的电影。与他们聊起这部片子时,他们总是那么的开心。

一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片名,就知道故事是坏绕在这两个主角身上。没错,从“虎虎生威”就知道那是一部2010年的贺岁卡通电影,已经是第二部了,是中国制作的片子。讲述的内容如以下转载段落:

“是虎威太岁来袭,强迫所有人在他的超级游乐园中工作。喜羊羊和灰太狼被迫联手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虎威太岁;美羊羊和懒羊羊被迫装成米老鼠和唐老鸭在游乐园门口招揽客人;沸羊羊变成煤矿工;骄横、懒惰的红太狼居然在公厕派纸巾;幼小可爱的小灰灰也不能幸免……喜羊羊和灰太狼被迫联手对抗他们共同的敌人――虎威太岁及壁虎军师的喽罗。灰太狼还请来了七大恶狼做帮手,慢羊羊也发明外形与普通母鸡一样的机械母鸡,猎豹打手、小暴龙、虎威机械人等新角色也粉墨登场,极其搞笑。终于,喜羊羊凭借其聪明才智再次拯救了羊村。最发现,浑身金光闪闪、彪悍异常的虎威太岁只不过是长得体型比较大的猫猫而已。”(1)

在学习看电影并想提倡电影教学的起步中,自认没什么天份及深入赏析的能力,所以开始从粗浅的分析能力及文笔来学习赏析,因为“看电影不只是看电影,它也必须是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从电影的故事主题切入探讨,我们可以有更深入的学习与体会。而我认为值得抽出来的段落及可以分享讨论的是里头传达的以下三个讯息范围:



(一)“壁虎军师想重建远古时代的环境,让自己进化重生,可能吗?”


可探讨的主题:环境污染

这可讨论到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能否被还原可能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知道并看到的破坏行为和环境受破坏的状况。与此同时,灌输环保的重要性,并且熏陶时间无法重来的真理,进而达到珍惜我们居住的世界,还有我们的现在。



(二)“狼与羊是天生的怨家,大自然的定律,难道不能改变吗?”


可探讨的主题:包容与体谅

我们难道真的跟对方原本就拥有仇恨,而且无法停止吗?这样下去何时能了?如果两方都能体谅,并站在对方的立场想想后原谅对方的过失,那这时可以被改变的。如果每个人都自管自的,那我们怎么维持生活?在这时用这世界的职业与人类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链来解释会让学生更明白每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小,但发挥及贡献的效果多么的大。而最重要的当然是灌输个人责任的道德价值,特别是对别人及环境的责任心。



(三)“天下无敌=大家源自一个单细胞,所以根本就是自己人,哪来的敌人?”


可探讨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大家的祖宗,并追溯源头,让大家看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会把生命的角度扩展开来,减低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别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其实这是一个我们大人也做不到的事。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与邻居之间的关系了,在城市居住的你是否有与邻居有一个很好的关系呢?还是连见面打招呼简单的礼貌都没有做过。是的,戏里头羊羊村长总结了一句:天下无(我)敌=天下无敌(人),的确带出了一个大家都看不见的真理。这也是孩子时代应该灌输的道德价值。


其实里头的确传达了许多值得讨论的讯息,以上三个是我印象较深刻并且想拿来讨论的范围。从佛法的角度来观赏并讨论这些主题,的确可以让学习有很大的效用。在环境污染的主题中,可以带出“成住坏空”过程的法则,让学生从地球及身边物质的演变过程看见这个真理,也讯息这个真理。包容与体谅,其实有关系到业力,每一个人来到这世间遇见的的人事物,的确跟自己的业力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在此不谈业力,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我们要的是断除根源,所以有了包容与原谅的习惯与美德,负面的结果不再产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要巩固大家的信心,就可从第三个主题切入,让大家明白每一个人与自己都有着很大的密切关系,所以处处该为人着想,时时该为别人奉献,因为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而已。在“我执”还未滋长时导之至正确的方向,能做多少是多少。


要如何让生命提升层次,可以要大家创造一个短短的故事,一个属于他们版本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进阶的学习可通过戏剧的方式来提升并深入,让学生从角色扮演中更明白及体会这部电影要传达的讯息。学生那么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就让我们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让学生的学习在喜洋洋的环境中进行,让生命教育在欢笑中体会!


附录:(1) http://wenwen.soso.com/z/q177932883.htm

【会读书不如会做人】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     
                       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 星云法师语录
—————————————————————————— 
有感:

会读书的人并不一定会懂得如何如何做人,而我们又能否跳出要学生全天候都关注在读书及成绩的    迷思中?懂得如何做人,就自然而然会学习如何读书。

人字二画,易写难学。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熱門文章

祥自在去

随缘自在

不担忧未来,不期盼未来,乃至不为未来安排太多 或定下大计划,
因缘如何运作,就如何随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