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僧的基本认知-下篇】



護僧的基本認知 (下篇)
開仁法師著


六丶僧俗倫理觀

目前有的在家居士會產生佛法不入心的問題,也是因為對於僧俗倫理的認知不足,就好像:出家人太過年輕,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的話,可以作為我的孩子了,為什麽我要聽他說法呢?未出家前我們是好朋友,剃光了頭依然是我的好朋友,他有什麽德行讓我心服口服的呢?我的知識都還比法師高深,他有多少料子教導我呢?有錢即能使鬼推磨,出家人還不是靠我的佈施才能活下去嗎?我們是知識份子,沒有念過佛學院,擁有高深理論的出家眾,一律不歡迎你來?尊敬供養禮拜出家眾,不是因為他有德,而是我有修養?以上種種不幸的事情發生,除非出家人本身不懂得自尊自重,這不談也罷。否則,大多數原因來自於白衣不清楚僧俗的倫理觀念,以為眾生平等就是大家一樣,這在經論中可以找到線索。

佛教的倫理觀很重要,因為這是維護一個團體的道德觀念,一旦這條界線破裂了,群體一定亂無秩序,甚至連最基本的恭敬尊重亦會喪失掉。話說回來,僧俗之間若沒有了為法而來的理念的話,可能會產生:一丶彼此相處在一起,只是增添世俗的染汙而已;二丶在家者對出家人的禮敬,純粹僅存於形式化,甚至於會導致對三寶不能有皈依的嚮往了(有也只是二寶了,僧寶不算在內)。

僧俗之間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倫理關係,好處如:一丶出家人的地位在其心目中還是聖潔的;二丶出家人的教誨,依舊可以奉行無疑;三丶面對出家人時,自然憶想起佛陀清淨的僧團,不自覺地欲頂禮膜拜;四丶相信出家人所代表的是僧團,禮敬供養即等同護持三寶,有三寶的住世,佛的法才能綿綿不絕地流傳下去。

在這裏要堅持僧俗倫理觀,另一目的是為了保護僧眾的身份,受了大戒的僧人,小小的微細戒,隨時都會觸犯,除了出家眾本身要加倍謹慎外,身為白衣的也要多用心一點,就算是沒有過出家的經驗,不知道戒律的內容,這也不是問題,但至少能夠想到說,出家人有很多行為是不能做的。若是彼此完全沒分別的話,為什麽其可以不必勞作而可以獲得恭敬供養呢?

七丶多求法滋潤

身為在家眾,有心來親近出家人,一定要多多求問佛法,尤其難得遇見有出家僧眾的地方。出家人通常到一個全新感覺的地方時,開始是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若身為白衣的曉得掌握機會請示法師學法心得的話,一般的出家眾都會喜出望外,因為有想學法的人,此處才是有希望的地方;莫談了老半天,只是把口舌浪費在沒意義的課題上,那就會令出家人大失所望了。

在家人學佛,有的是上班制的,意思是只在佛寺或佛教會的那段時間把佛法來實踐,一踏出這個範圍就把佛法暫時交還師父,下次來再繼續。有的是看法師而定,喜歡相應的法師,可以廢寢忘食的粘著不放;看不上眼的,就讓他一個人生活一個人寂寞,直到他離去。有的是以心情丶天氣好壞而定。有的是因為身份不得已,不陪法師可能連鐵飯碗也保不住。有的是因面子問題,大家都來了,若缺席以後怎麽混下去。有的是為了一睹風采,開開眼界。有的是因為法師的師父是某某長老大師,有名望,順便來沾沾光。有的是因為來試探出家人的斤兩……真是不勝枚舉!

身為在家人,要多珍惜向出家人求法的機會,除了請示法義外,亦應邀請法師帶領共修,以便對一法門有一確實的練習,深入體會佛法甚深的法味。很多人是業餘佛教徒,假使還不精進學法的話,久而久之會俗裏俗氣。不要只管辦活動去輔導度化別人,有時也要照顧自己尚未清淨的心靈。世間善法的事務,一定要做,但不是去捨身喂虎,走上泥菩薩渡江的不歸路,有時還是需要充充電源,以讓這條付出的路走得更加穩健及安全。

八丶依法不依人

佛陀開示四預流支之親近善知識時,同時一道配合四依之依法不依人來詮述, 這有什麽特殊意義呢?意義可深遠了。從這可以看出佛陀的大智慧,因為佛法的學習不能缺少善知識,尤其是末世的眾生,智慧淺福報薄,不太可能靠一點自己的生得慧或聞思慧就可以修出一個春天來。所以,在初基階段,必定要多多親近好的老師,才能認清及建立自己未來的修道學程。

不過,大家都知道尚未入聖流的行者,行為不但有很多缺憾,甚至還會夾雜煩惱在裏頭。這個時候我們又如何平衡及抉擇它呢?上述的問題佛陀早已預料到了,故才會在開示親近善知識的法門後,即刻緊接著闡釋親近善知識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求學佛法而已。因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把 方法 教授給你,至於實修與體驗則需靠自己的用功了。不要因為老師還有習氣而煩惱,也莫為了一個好的老師而難以割捨,我們親近他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解決煩惱的方法,千萬不能倒果為因,本末倒置了。

為什麽我們要先建立依法不依人的知見呢?現實上有很多問題的嚴重化,就是因為忘掉佛陀所教導的這項準繩,弄到一天不來寺廟看看師父就內心不安,最後造成家庭出現問題,乃至家離子散。有的則像將自己的身心送給寺院,看起來真的很發心,實則遺忘伴侶丶孤立朋友丶拋棄社會,但又不願意落發出家,兩頭不到岸。不但自己煩擾,也傷害了佛教,更是害苦了那位出家眾。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護持僧眾如果方法不恰當的話,即達不到相互增上的意義,也促使佛教受到傷害。

九丶同續佛慧命

護僧的意義非常深遠,除了本身要對佛法有正確的認知以外,更要瞭解出家人修行清淨梵行之禁忌。莫還未完成護衛出家人的使命,反倒過來令大有前途的修行人夭折,那可真是本末倒置了。

身為在家眾要懂得護僧,這除了能夠幫助出家人安心辦道以外,其實同時也是在令三寶繼續住世。佛陀在入滅前曾對弟子交代說:只要往後有佛弟子實踐佛法,正法即可以淵源長流不息。再加上佛陀建立僧團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正法久住,而出家人又是僧團的一份子,我們豈可不全心盡力的護持出家眾呢?

在解脫的觀點上,出家與在家也許不會有什麽差異,但只要論及所投入的用心丶時間與耐力,不消說彼此亦心知肚明的。當然,對於悍衛佛教丶續佛慧命的責任,出家在家是平等的,只是各別所展現的能力與範疇不太一樣罷了。但在現實上,由於出家人是沒有經營生產的,且加上有弘法利生與修戒定慧的工作,故很多生活上的瑣碎事情無暇處理,這才必須要有在家眾人力丶財力丶心力的護持。

探究佛陀出家修道的用心與動機,不難發現一個出家人對於修行與度生的工作是責無旁貸的,單是這一點就值得居家者尊敬護持了。護僧,看起來是護他人,實則同時也是在護持自己的法身慧命,以及讓正法有人延續下去。因為僧眾若是可以安心辦道的話,我們就可以有聽聞佛法的機會;有人在修道,正法自然能流傳下去。

十丶共正覺菩提

佛法的內容,就是正覺的內容。佛陀曾經說過:假如你在白晝可以真實的去實踐佛法的話,日中即可印證佛法之真實不虛;乃至特別說明佛法是不待時節的,隨時隨地皆能自知自覺自作證。佛陀非常歡喜有眾生來學法修行,凡到來懇求出家者,佛都會說:善來比丘!至於 白衣 居士,佛一樣無私的作法佈施,因為經中有記載:諸佛出世,皆為了令眾生離苦得樂。佛之大慈大悲即可見一斑。

然而,眾生無量無邊,佛自己也沒辦法一一度盡,但卻可以種下得度因緣。因為若要讓正法像薪火相傳般的綿綿無盡,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此清淨法傳遞給弟子,再由弟子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直到因緣盡為止。佛之弟子本不須分在家出家,因為大家在眾生平等的本位上,只要誰能契悟正法,誰就是聖人。不過,現實中大家也該知道,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有人喜歡修苦行,也有人鍾情習樂行,這是無可厚非的。故為了不要破壞眾生的善根,只好由眾生自由選擇。另外,也由於釋迦佛陀觀察過去六佛,三佛因無制戒及廣為說法,當佛及弟子涅盤了,梵行很快的隨著就消失人間了。綜合這種種原因,佛陀才毅然決然的建立起六和敬的僧團,以負擔如來家業的長久住世。

在家學佛的居士要知道,我們用錢丶用力丶用心護持僧團,不是只有這樣就算完成任務,可以功成身退了,而更應該在護持之餘,精進不懈的用功修行,所謂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意義就在此。

佛法的延續,每位佛的弟子都有責任。但是,因為出家的僧眾付出的比較多,責任也比較重,所以身為白衣的,要主動極積的擁護僧眾,讓佛教及一切的眾生,獲得清涼的滋潤與無量的福祉。


結論

「護僧」所可以涉獵的範圍,非常廣泛難測,所要注意的角度,更不可能完全網羅。

護僧,在此文中主要是以居士對出家人的立場為本,至於僧團本身如何僧護僧,希望往後有機緣再作一全面處理。

護僧,真的很有意義。在經論中有這麽一個譬喻:佛陀如大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護者。僧伽確實可以作為眾生的瞻護者,當發覺眾生有生老病死之苦時,都自然會伸出那雙富裕慈悲與哀湣的援手,撫慰眾生徬徨的心靈。這是僧伽的使命!

就因為僧伽有著這項使命,所以身為居家者應該要全力以赴地幫助丶支持及護持僧眾,讓其如法的修行,如法的弘化,如法的舍報!(完)

欲阅读英文版及其它有关开仁法师的文章请按一下连接: 
http://www.miaoyun.org/ (妙云读书会)




0 Response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熱門文章

祥自在去

随缘自在

不担忧未来,不期盼未来,乃至不为未来安排太多 或定下大计划,
因缘如何运作,就如何随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