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上过一堂佛学班,主讲人分享了还未成佛的悉达多太子出游时见到生老病死的情形时,为这个苦相感到震撼与悲伤。从那时刻那出离寻求真理的念头也开始迅速激发了。也因为如此,他放弃所拥有的身份、权利、财富、妻子与家人,毅然骑马出家求道去,为了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与真谛。
主讲人说到这里即抛出一道问题让我们深思:“悉达多第一次见到死的苦相,就有如此的反应及决定,为何我们常常看见死亡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却不以为然,跟悉达多不同呢?”此时有一女生即刻回复:“因为他第一次看见死亡嘛,当然会被吓到啊!”。女生的回答并不全然的没有道理,因为如果每一个人的确真正见过死亡在面前发生的话,他也应该会有如此反应。
回头想想,我们第一次见到死亡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目睹死亡?我本身则忘了第一次见到死亡是在何时,但很肯定的的是,媒体常常让我有机会目睹死亡,也帮我建立起死亡的概念。而最初的概念,应该就是电视里头有个人就这样因某些事故,可能是意外或自杀,“呃”一声的就这样断了气,慢动作的倒下,然后躺在那边从此一动也不动了。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前后故事的该有的概念也没去追溯及探知了。再加上各种丰富及不同类型的媒体将死亡给曝光下,这个幼小的男孩,眼睛和口睁得大大的,看见了原来死亡后还有什么所谓的起死回生、尸变、升天堂下地狱及投胎转世等等。从此男孩对死亡也感到非常好奇,但也因此把死亡看成是普遍的事。反反复复的,一代接一代的,我们都在这些媒体熏陶地下成长了。结果,我们似乎都对死亡有着一种免疫力,我们看似是如此的看得开,甚至看见某些戏里头的去世的人,我们可能会大笑一场。当然,我不是指正常反应一定是该悲伤哭泣。
看看小孩与年轻人热爱的电玩里头的角色,许多的主题与玩法都是消灭其它生物和生命,而且游戏模式是死了还可以恢复生命重来游戏。试问这种反复式的意识灌输,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生命的价值与看法,又会否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感到震撼?看起来,我们都是如此的看得开,我们脑海里存有的死亡概念似乎没有攀附任何的恐惧及担忧。但事实又是如此吗?不,我们都看错了,这些资讯扰乱了我们该有的理智与感情判断,让我们都无法发现被掩盖埋伏的恐惧与担忧,还有那
躲藏着的死神,随时结束我们与这世间一切的契约。我们都麻木了。。。我们麻木了。 我们难道都没有像悉达多那样的觉醒吗?理应看惯死亡的我们是应该比悉达多更有觉知及决心去寻求及探索生命的真义与真理的。我们真的麻木了吗?或许你不会承认,但在某些程度来讲,我们的确是麻木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觉醒的机会,只是
我们的觉醒被外头过多对死亡有着不同诠释的讯息给迷糊了。那些看见的、听见的死亡是在戏里头的、是别人的,跟我们毫无直接关系。试问每天翻开报章上看见许多的逝世讣告,你会为这些离开的人哭泣吗?往往我们都不去在意这些借以死亡传达着要我们珍惜生命的讯息,更重要的提醒我们该如何去把这短暂的生命的价值提升至高。可是我们要不就把它视之为禁忌的话题,要不就是把它给忽视了。
我们都在逃避。。。我们在逃避。
如果仔细去观察,重点就在于“它跟我没关系”。听到与我们无关系的人去世时,我们都以我们学过的“放下啦”、“看破啦”、“无常啦”之类的佛学词汇来安慰还在世的人。但是如果死神牵走的是跟我们有关系的爱人、朋友或是亲人。这些法语好像都失去了力量,完全用不上场。这不是很奇怪吗?佛法在我们生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难道在这个生死大事里,我们所学到及拥有的佛法都化为乌有,毫无作用?这实在太可惜了。
或许,站在佛法的角度,我可以直接的说,那就是我执在作祟。
与我们没有关系的,我们表现得很洒脱;与我们有关系的,我们就怎么脱,也脱不了恐惧的摆布。我们不停地催眠自己,告诉自己死亡应该不会靠近我们,而且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其实我们都在逃避着面对真相。
到底我们是真的麻木了?还是真的在逃避?不必告诉我,也不必辩驳,就让我们好好地去观察及思考这个与我们有着切身关系问题。也等待时间的印证与考验,看看我们有多看开、多洒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