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
还记得小时候喜爱的玩具吗?随着成长的脚步,它们渐渐的被遗忘,被我们远远的抛在后头了…
为什么不要它们了?是否它们让你显得很幼稚?还是他们让你厌倦了?告别了那些曾经一度带给我们无限欢乐时光的玩具,我们以为我们都成长了。过去是过去,现在的我们难道真正彻底的告别玩具时光吗?
不,我们的玩具只是变了模样与形式。
玩具的用处是一种填补空虚的娱乐?倘或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道具?就像婴儿玩的摇鼓,当婴儿不开心的时候,母亲即在他面前摇一摇,小孩就笑得嘻嘻的,前几秒钟的情绪视乎一瞬间不见了。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知道,那只是分散小孩注意力的一个道具。仔细的去回顾与观察,我们从小到现在都一直被外界灌输着“不愉快的东西,我们就避开它。” 这种思考模式已根深蒂固的被我们套用,我们却毫无戒备及意识到他带来的危机,因此成了我们想最求真正幸福的障碍。
不是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让自己与他人避开应该面对的真相。比如说,我们总是劝导身旁那些失落伤心的人:“不必去想着那件事啦”,然后我们总是说什么:“时间会带走一切”之类的话,让面对问题的人得到安慰。但这种安慰只不过是种暂时性的安定剂,事后如果他们在碰见同样的事情与情景,同样的情绪又会跑出来再次干扰着他们。这种不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我们大家都毫无思考的接受呢?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他们去面对事情的真实,从中看见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发现它在情绪上如何引起的波动。如果总是用种种藉口来安慰自己,那只不过是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更直接可以说成逃避。
那么,我们在逃避些什么?
是改变。
我常常跟一些朋友分享时都会说:“人,最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 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无法接受改变。每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低谷,我们总是会从外界找一些安慰及欺骗我们自己,甚至找一些理由证明我们是对的。比如谈恋爱的情侣,分手后总是以“我会找到比他/她更好的”来安慰自己,接受不了感情的脆弱本质及已淡化消失的事实,却没试着去了解感情的脆弱和思考它在这段生命中的价值。于是我们的文明出现了电影、文学、音乐等等管道来抒发我们按耐不住的伤痛,可能也是一种为接受不了人生事实而被创造的。
我会把他们归类成两个种类:虚幻与写实。虚幻是指那些创造出来的作品,是为了弥补我们心中的情绪空洞和对不完美的希望。比如电影里头的故事多数都是以有情人终成归属来完美结束故事的。因为我们都对美满都非常的期待;我们的文学与音乐作品则用了许多了“天长地久”、“永远不变”的题材,才让吸引读者,让他们得到心灵的安慰。而写实的恰好相反,根据实况的演出、写出及唱出,可以接受的人的确很少,毕竟它反映出来的是如此的残酷,所以通常这种作品在大众的欢迎度不高。
这些,不就可算是是我们的玩具吗?我们用它们来分散注意力,逃避这段人生该面对的事实-改变。面对及处理烦恼的免疫力反而被减低了。无可否认,玩具的确有他的积极一面的用处,如果我们都懂得利用它们来提升、警惕、激励乃至于鞭策自己该好好的面对与解决面对的问题,去看清我们人生许多非得我们接受的实相。
唯有真正懂得为何与如何玩玩具的人,才可以玩玩具啊!否者则被玩具玩了…
朋友,你的手上现在又有着什么样的玩具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