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秒的地震,32年的震撼】
《唐山大地震》让我的心经历了几度震撼、几度随着戏中的地震摇晃,自己不知觉的以为自己也是遇难者了。。。
这是一部向76年唐山大地震后勇敢坚持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致敬的一部片子,我在早一阵子已在浏览网上时看见了这部片子的片名,也在其海报及简介中知晓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片子。但由于忙碌,直到昨晚才看了这部片子。
我必须给导演冯小刚站起来鼓掌的礼敬,因为他把人性拍得如此地突显,更让观众能深刻体会地震落难者的痛苦,随着剧情的演变而起伏。在看这部电影的当儿我发觉导演不会刻意大势渲染及延长感动场面,让人感觉有如点到即止的技巧在发挥作用。这样很好,让整部戏不会陷入一种低潮,但却又不失悲哀气氛为感觉主调。
所以我看这部电影时像一艘小船般,被导演掀起的浪潮起伏上下,欲伤时分却又换了个情景,不由你自主。这是我佩服导演的地方,向人生事故般,变化莫测,许多时候你都来不及陷进去,却又被另一件事冲走了。我想,或许也是导演想要用剪辑传达的一个讯息吧。
如果可以,如果不是为了做电影分享会,我喜欢看了一部电影,再来看别人的影评。这是个很重要的训练,因为一旦阅读了别人的分享,多多少少你还是会有先入为主的一些主观印象在影响你看戏了。如何知道?你在看戏的当儿心里冒出的一些自问自答,或是叙述、乃至推测的话浮现时就可发现了。这样做可以不被其它人的观点影响,也可以在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体会,进而发现内心深处的自己,从此更认识自己。
这部《唐山大地震》,让我有几个比较刻骨铭心的体会,最主要的是我体会了人性中最珍贵的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依然是最单纯的。这个世界是无法十全十美的,或许你不相信,但你可以去求证。戏中的母亲(元妮)被逼在救度两个压在大石块的孩子时做出无奈及痛苦的选择,这就是一种残忍的现实,但这就是事实。这属于非常典型的选择题我想会让大家想起母亲及妻子掉入河该救谁的问题吧!这个时候的选择其实也是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时候。戏里头的母亲选择了救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放弃了姐姐(方登)。这岂不是在突显及讽刺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吗?现在这个时代,依然延续着这种思想。在这里,我们可以好好思考,换作是我们,又会以什么准则来做抉择。
震后,弟弟带着残缺的躯体与母亲在唐山度过了三十余年,以为已失去生命的姐姐其实没有死去。当年在尸体遍遍的灾难地独自站了起来,随后被军人救活并被军人王得清夫妇领养长大成人。姐姐方登其实很恨母亲的选择,也因为如此,他带着这个伤痛度过了童年与少年阶段。三十余年后,唐山再次地震,才让弟弟与姐姐得以相聚。弟弟方达带着姐姐方登回到家里与母亲相认,到墓前的那一幕,才是最让人感伤的一幕。人,竟然可以为了一件事收在心中那么久,但也可以因为一件事,而让心结全然消逝。不说常常,只说偶尔,我们会以为父母亲的爱是有选择性的,特别是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其实,这份爱是最不能质疑的,因为现实中的条件不允许,许多抉择是无法十全十美的。
另一个刻骨铭心的话:“没有了,才知道什么是没有了”。我们常常以为我们一无所有,看看这些难民,最温暖安稳的家都在一夜之间摧毁了,情人爱人一刻之间停下了心跳,所有拥有的都顿时化为乌有,这才是真正的可怕,才是真正的痛苦!生长在这个没有天灾降临的国土上,我还有什么要求的?我们应当知足啊!
感恩制作这部电影的导演、演员、及幕后所有人。这部片子,无疑是让人在对自己身在的地方感到舒服或是埋怨时所看的一部电影,他可是一部居安思危的片子,也可以是一部唤醒人性的爱与良知的故事,更可以是一部提醒人应当自足常乐、激发人关怀奉献的人文电影。
让唐山23秒的大地震,震醒人们的麻木或是渐渐降温温度的内心世界吧!
观赏《唐》有感
写于婆罗洲祥云小轩
251010 9:32pm
《唐山大地震预告片》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