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

等待,另一个旅程碑就快展开了。
告别求学生涯,迈入杳坛生涯,
那种感觉,就像躲在云儿背后的太阳,
就快见到 曙光。。。
------------------------------------------------------------------
图:摄于老家前的天空

《生命沙伐旅 - Life Safari》



有时候,人生不是一段安逸的道路,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停止行动。我们会随着每个向前的步履变得更坚强,而在停滞却步时变得更怯弱。梦想,只是一个等待发生的事实。只要一步一脚印、勇敢去追寻,没有什么我们到不了的地方。。。”

这是一本讲述梦想与勇气的心灵猎游的书。这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他给予读者一趟到非洲旅行的体验。同时也在过程中让你看见自己。主角杰克的西方男孩和一位名叫“嫲嫲甘比”的老长者,在一个机缘下认识了,也展开了一场惊异的生命之旅。

据说在非洲,能见到越多的非洲动物,就表示你在非洲沙伐旅经验越成功。而这也是男孩杰克决定到非洲走一趟的初衷。杰克的勇气,加上嫲嫲甘比的智慧与经验,他们俩一同在旅途中发现并完成他们“人生中的五大事”。这本书让人体会许多道理,如“喜欢谈论自己的梦想,而且到头来,这些梦想对他们来说,终究也只是梦想”。

读这本书的当儿,自己仿佛宛如置身与非洲,深入其境地跟随着杰克和嫲嫲甘比的步伐,经历并看见了许多非洲野生动物。作者对于非洲自然景致和野生动物的描写,会让读者在阅读时着感到惊喜、担忧、奇异及感动。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中,作者带入我们去思考追求梦想的课题。

读完这本书,让我觉得旅行的确可以让人发现更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领悟许多人生道理。同时,也对非洲这地方充满好奇,自己也想到达嫲嫲甘比到达的“万物出生之地”。那是一个可以看见地球苏醒、欣赏世界入睡,美丽的难以言喻的地方。

《生命沙伐旅》这本书,提醒我追求梦想是必须踏实并一步步完成否则到头来那只是一种空谈而已。。。


.

【当下】

不用牵挂过去,
不必担心未来,
踏实于现在,
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圣严法师自在语

【害怕未知】


害怕未知,是人的其中一个特性。

对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我们心里会出现三种状态。第一,我们会感到很愉悦,因为种种期待即将实现,或可能会实现。第二,我们会感到很不安,因为知道将失去某些东西,或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可能发生。第三则是没什么起伏的心情,因为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毫无在意。但往往我们都处于第二个状态下,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样子了。。。

五年半的师范学院生涯终于都画上了一个句号,现在在上着公务员都得上的课程(KISSM)。对离开学院的人事物充满不舍之余,又要面对上课程及应考的压力,加上即将知道被派往哪里执教的时候也就快到了。这一个礼拜,开始感到担忧,那是一般即将毕业出来执教的师范学院生都会有的心情。因为传闻会把我们都派到东马去。东马无所谓,最令人纷纷议论的是被派到非常偏僻的学校去。我们称之为‘P3’地区。

当然,依然记得在五年前的面试中曾经答过这个问题:“如果派你到沙捞越或沙巴去,你会接受吗?”是的,我跟一般人的答案都一样。想进入师范学院的人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拒绝吧?然而,到了今天自己还是觉得该乘年轻是到外跑一趟,看看这世界有多辽阔,才对得起自己。于是,即使被派到东马去,我会更开心。因为可以在那儿体会西马体会不到的文化及生活。

然而,种种的传闻总是那么的让人容易受影响。特别是被派到很偏僻,一趟也得花上好多个小时才能抵达的学校。许多人因此都拿此来开玩笑,都说对方会接到电话通知被派往此地。发现自己也因此受影响了,虽然自己先前以做好准备,先前以把心态调整好。但担忧的情绪还是会升起,这不是表示其实自己在心理方面还没准备好?

反观自己,发觉那是一种不安。不安是因为自己还是依照第二个模式运行了。而且,这种不安其实是对未知得无法掌握而引起的。心里其实会出现一种反问式的句子:“如果被派到P3去,我会怎么样?”。于是,我总会这样的告诉自己:“不管到哪个地方,那里都会有你要见的人,要做的事,还有要体会的地方”再来,心中又会出现“到那儿,一来你可以好好的进修佛法,二来可以好好的体会最纯朴的教学生活。返朴归真,何其珍贵!”而且,把自己丢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自己才会真正成长。改变,其实是好的。

自己的确是这么的想,但这种担忧还是自然的出现。观察它许久,发现其实也不必去在意它。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它会升起也会消失。对东马的状况也只实体在朋友叙述的层面上,许多东西其实未必那么样的糟糕。所以,亲身经历才可以真正的去相信某些东西的真实性。自己也有预感,可能被派到东马执教的事会实现。所有结果,即将在这一个礼拜里揭晓。很期待,因为这一次的分派,即将影响未来的生活,还有自己的人生。

在此,祝福自己,可以遇上一个更好的因缘,继续成长、前进。

【万里晴空】


任何天气只是一时的事,万里晴空才是心的真实写照。

不管外在的天气如何,我们的心情也许不会被影响。一旦生理上的天气,也即是我们的情绪来的时候,往往我们都会是会被牵着走的。是的,我们总是被种种的情绪左右着心情。因为这些情绪,我们心里引起了许多不安,也因此担忧了起来。

这些不安与担忧,其实都是因为害怕自己受到伤害,而作出的自然反应。它可以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但其实它是一种执我的反应。而在这个时候,身体往往会做出许多举动来阻止自己所设想的结果发生,但其实结果不一定会是想象般那样。这是自我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或是,身体会自我逃避,避免参与及接触那些会引发对自己不利的人事物。这是自我以退为进的方式。

这一切种种的造作,其实也只是在浪费着我们的精力,挥霍着我们的时间。其实,这些情绪总会过去。只是我们都选择了住在里头,不想出来。有些人,陷入了负面情绪里头,他们其实都有能力走出那灰色的烟霾,但他们就是习惯期待别人给予的安慰及肯定,而越陷越深。他们忘了,其实没有人喜欢连续不断的阴天。但他们就是觉得所经历的情绪,是很难摆脱的。

是的,任何天气只要给它世间,他或许会很久,或许会很快,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最终会过去的。我们在面对情绪的时候,是否有保持着这种信念呢?任何情绪也是一样,快乐、悲伤、狂欢、失落、忧虑、惊慌、等等一切的情绪,还是会随着时间的转动而渐渐的落幕。但我们惯常的思考方式总是发出错误的讯息,让我们一直以为这些情绪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形影不离。

久而久之,我们以为这就是心原来的面貌。随着它、或让它有所起伏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我们真正的心情应该是安稳平静的。这犹如一片静止的湖水般。唯有静止,湖面上的一切倒影,才能清清楚楚的倒映在湖面上。烦恼,唯有在情绪被安抚下来的时候才能看得更清楚,才能够更有效的去解决它。

万里晴空其实一直都在,只在乎你了解雨过天晴这个道理与否而已。。。

【陪你到最后】



完了这本书,心里头有一股暖流,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因为在知心佛友网上看见某位佛友转载的一篇文章,今天下午特地到大众书局找这本书。就在入门处不远处的柜台发现了这本白色封面,封面印着《陪你到最后》的题目。当看到是“冯以量。著”的字眼时,心里欣喜万分,毅然买下了这本书。回宿舍后一口气的将它读完。以量的作品依旧保持并延续着先前几本作品的温度,让我再次感到人间的温暖。

整本书里头一直出现的字眼是“陪伴”,以量以他在辅导及当临终关怀的社工时所遇到的人的故事,以叙述及对话式的写法把面对生命尽头的故事告诉大家。这次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在阅读的时候,竟然没发现眼角已湿了。是的,以量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有温度,总是那么的在你毫无留意之时,把话说进心里去。之前的作品《以亮的天空》及《寻找光和爱》,也是如此的让人感动。

其实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运用许多修辞手法。它是如此的平凡,但它却也因此而不平凡。在以量的文章里,我总是感到他对生命的一种认真与信念,以及他对身边需要关怀的人的一种慈爱。在他身上,我感到一种动力,一种活下去的能量与爱的动力。而最重要的,他让我知道其实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我们的体谅与关怀。这种力量,有如他诠释自己的名字般如此的有“力量”,推动我内心的慈悲心,更鼓励继续的把爱传出去。

就这么简简单单,但却又如此精彩即细腻的故事,已经深深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在他的故事里头,你会看见生命、爱、勇气、仁慈和怜悯的课题,也同时看见人性、疾病和痛苦的黑暗面。听了以量与年轻人的内心互动,会让你深感同受,读了以量深切的反思,以及他的忠告,我们更将会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

突然,脑海播起了“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这首歌,似乎也感到有以量陪伴的欣慰。一本能让你感动及鼓励的书,怎么可以不读?读完了这本生命教育的书,也是时候提醒自己也该好好去阅读在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的故事了。毕竟,每一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陪伴,特别是在他们走到生命尽头时。。。

我,愿意陪你到最后。你呢?

图:作者-冯以量,荣获2009年新加坡医疗人道精神奖。毕业于南澳大学社会科学(辅导)硕士学位。目前在新加坡雅西西慈怀病院任职医疗社工。

【火宅故事】

无意中在网上发现这首佛曲,轻快的旋律配上佛教故事的演绎方式,的确很动听!值得与大家分享。这首歌叙述一位老长者与孩子们的故事,

歌词: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长者。老长者家财万贯,拥有大房子。房子面积虽大,但只有一扇门。有一天突然之间,房子着火了。老长者得知大火,惊恐万分。子女置身火宅,该怎么救他们。大火已四处蔓延,他们还沉迷于嬉戏。尽管老长者善言诱导,他们仍然无动于衷。

什么是火灾,什么是危险,他们一点也不惊惶。什么是火灾,什么是危险,他们一点也不恐惧。

老长者知道子女们,心中有所好,设计出善巧办法,来诱导他们。外面各种玩物,出来的都有份。有羊车鹿车和牛车,都已在屋外。一听说屋外有玩物,都争着跑出来。这个善巧办法,子女们都无恙。

老长者最后决定赐给他们,更好的大白牛车。子女们都很惊喜得到,原先不敢奢望的大白牛车。大白牛车,载满各宝物,每个子女都赐一辆。大白牛车,载满各宝物,每个子女都有一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实世界,正像熊熊燃烧的恐怖住宅一样,灾难不绝,充斥痛苦。我们像富翁的幼稚孩子们一般,在苦恼世界的刹那中活着。佛陀在此发大慈悲,为拯救人们脱离现实之苦,以巧妙的譬喻,教导解决困难之法。首先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三车(羊车、鹿车、牛车)做引诱,然后开示最高的幸福境界:唯一佛乘(大白牛车)。这就是开三显一。

这大白牛车的长宽高度,有五百由旬(约三千五百公尺)。金的车轮、白银的柱梁、镶金的绳子,装饰着八万四千个宝铃。车内搭乘所有的佛菩萨。佛陀招待持有一乘佛(妙法莲华经)的我们,乘坐这个极美的大白牛车。乘坐此大白牛车,就能永远在这无限大宇宙中,自由自在地奔走。(取自《法华经的七个故事》)

转载自:http://yc.5sing.com/290272.html

【人的一生追求什么?】


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 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 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 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

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

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

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

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


转载自: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638813&extra=page%3D1&page=1

————————————————————————————————
有感:我们真的很矛盾吧?一旦目标与方向看不清,我们其实只是在绕圈,走更长的路。这个故事,不是鼓励我们当渔夫,因为这即不正命,且又犯杀生戒。但其矛盾的想法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样是旅客】

"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了路,不知走了多久,才在漆黑的夜空见到一盏灯火。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立刻兴奋地奔上前去。

"我家又不是旅店!"屋主听到他所提出借宿一晚的要求后,立刻板着脸拒绝。
"
我只要问你3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屋子就是旅店!"他笑着说道。
"
我不信,倘若你能说服我,我就让你进门。"屋主也爽快回答。

"在你以前谁住在此处?"
"
家父!"
"
在令尊之前,又是谁当主人?"
"
我祖父!"
"
如果阁下过世,它又是谁的呀?"
"
我儿子!"
"
这不就结了!"客人笑道,"你不过是暂时居住在这儿,也像我一样是旅客。"

结果,当晚他就在屋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转载自:http://cforum2.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638813&extra=page%3Da&page=1

——————————————————————

有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里的过客,而在这趟人生路里,何尝也不是个旅客?

【叮咛】


于,还是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天...

“佛法在你的生命里占了什么地位?”

昨夜,空理法师在菩提园上课前叫了我前去,与我聊了好几道问题。但对于这道题,他如此一问,让我一时无法回答了。虽然这道题对我不陌生,虽然它一直出现在我思维的轨道中,但还是呆住了。脑袋里盘旋着的答案,又不能说出来,因为师父说不要用脑筋想;心里头萌芽中的决定,又无法推动说出来的力量,才惊觉应该是信心仍然不足的关系。

其实,也差不多走到边涯,轮到我上演那 “消失于社会的佛教徒” 角色的考验了。一直听善知识及前辈们叮咛的话,知道许多学佛的大学生离开大学,出到社会后都流失了,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是现实的大浪潮,把他们击垮了吧?所以,也在这段还是以没踏入社会的角色学佛的日子里,一直提醒自己要清楚自己所要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更把未来的去向看清,才不会在走入这社会大染缸后,轮回着同样的命运,从若隐若现,渐变成无影无踪,乃至消失了。

学习与准备了一段日子,不禁自问:“扎稳根了吗?” “找到定位、清楚自己该走的方向了吗?” 这些必须思考的问题师父又在昨夜给予提醒了。其实内心早已有数,也看见社会及生活中要自己跨越的种种考验及障碍。感恩师父的苦口婆心及善言良语,在我即将离开学院生涯,踏入社会的这个阶段给了自己一个很重要的叮咛。相信也是许多佛子曾经历过、听过的一个叮咛。

同样的叮咛,同样的过程,究竟未来会是怎样?自己其实不会那么的挂碍,也不会去担忧,因为佛法在我的生命里的确已占有一席,一席何其大?那就看个人对佛法坚持的信念与发心到那里了... 接下来,就只能铭记叮咛,守住这颗单纯的坚持,向社会这滔滔大浪潮,来一场无止境的滑浪赛了...


但愿,踩着佛法这滑浪板,能横过世间的浪潮...

【无人之舟】


有感:不是吗?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但我们却没有发觉到。这张转载的图片,值得我们去深思,情绪升起时会产生的一个模式。我们生气,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对方?还是自己?而空掉自己,人又会是处于怎样的状态?或许,在这之前该问:要如何空掉自己呢?佛法的无我,会是一个线索,是一个让我们更透彻看见情绪感受的真相的智慧。

【走自己的路】



人活着,往往因为缺乏安全感及为了符合社会的价值,而去扮演某个角色。但在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冲突,究竟要依照别人的意思去活,还是依着自己的想法过日子?因为在乎别人,我们选择顺从别人,到最后自己却会觉得对不起自己,而出现落寞、无奈、无法接受的心理状态。

现在是以后了吗?没人可以告诉自己若跟着自己的步伐会走到哪里。许多人再做选择时总是喜欢问别人的意见,其实根本没有人能告诉你关于你选择之后的事情。大家告诉你的也只有一般会发生的状况,而那也是依据他本人到当时所接触、了解、感觉及存有的记忆而作出解释。

就好比一道十字路口,路牌上写着四个方向可以到达的地方,但那只是个参考而已。纵然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但也许我们会在路途中会因遇上许多事情,更在穿梭许多小路中而到达其它地方。反观我们生活时要实践某件事情时,何尝不是因为途中许多的事物把我们的视线转移了?到最后事情拖了很久才完成。

如果我们对自己所要往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时,此时就会被许多外在的资讯就会掩盖。许多人会告诉你这么做是对的、那是错的,我们都会选择相信他人,而不相信自己。但我们又可否想过他们是依什么为准则?他们又是否真正明白整个状况?其实,最重要的是,他们真的了解你吗?其实,没有有一个人可以百分百的了解你,意思是没有人可以为你作出最适合你的答案。

别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选择跟随众人的脚步,落入了“很多人选择的却不一定对”的盲点里。只有一直的自我观察与探索,才能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才能确定要走向的方向。人生路,别因为跟着别人走而无法回头。

路在脚下,踏实地、用心地的去走出自己的方向吧!

Good or Bad, Hard to Say !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king. The king liked one of his followers very much because he was very wise and always gave very useful advice. Therefore the king took him along wherever he went.

One day, the king was bitten by a dog, the finger was injured and the wound was getting worse. He asked the follower if that was a bad sign. The follower said, Good or bad, hard to say'. In the end, the finger of the king was too bad that had to be cut. The king asked the follower again if that was a bad sign. Again, the follower gave the same answer, 'Good or bad, hard to say'. The king became very angry and sent the follower to prison.

One day, the king went hunting in the jungle. He got excited when he was on the chase of a deer. Deeper and deeper he went inside the jungle. In the end he found himself lost in the jungle. To make thing worse, he got captured by the native people lived inside the jungle.

They wanted to sacrifice him to their god. But when they noticed that the king had one finger short, they released him immediately as he was not a perfect man anymore and not suitable for sacrifice. The king managed to get back to his palace after all. And he finally understood the follower's wise quote, 'Good or bad, hard to say'. If he hadn't lost one finger,he could have been killed by the
native people.

He ordered to release the follower, and apologized to him. But to the king amaze, the follower was not mad at him at all. Instead, the follower said, 'It wasn't a bad thing that you locked me up.' Why? Because if the king hadn't locked the follower up, he would have brought the follower along to the jungle. If the native found that the king was not suitable, they would have used the follower. Again, the quote 'Good or bad, hard to say' stands.


The moral of the story: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in this world, there is no absolute good or bad. Sometimes good things turned out to be bad things eventually, while bad things become a gain.

Whatever good things that happen to you, enjoy it, but don't have to hold too tight to it, treat it as a surprise in your life.Whatever bad things that happen to you, don't have to feel too sad or despair, in the end, it might not be a total bad thing after all.

If one can understand this, he or she will find life much easier.

有感:“所以佛法说这世间是相对的,的确是对的。。。”

——————————————————————————————————————————
转载自:http://blogs.myspace.com/index.cfm?fuseaction=blog.view&friendId=443439886&blogId=506899601

【赞僧歌】


【赞僧歌】

~ 心然法师 词 ~
~ 梦梅 曲 ~

慈悲的心肠 庄严的仪表
举止像金山的光耀
语言像莲花的吐香
流露出清净的意志 哟
是怎样的使人敬仰!
啊! 使人敬仰

灵山的遗风 佛智的续明
法音像澎湃的海潮
辞义像清凉的甘露
解救了世间的苦痛 哟
是怎样的使人敬仰!
啊! 使人敬仰



有感: 在二零零七年马口师范佛学生活营里,继康法师播放了这首歌,当时的我,不禁被这首早期佛曲的词曲触动了。这是柔佛佛教会每一次弘法会后都会唱的一首歌,而每一次唱时心里都会充满感恩,感恩这群指引并带领我们走向自由快乐的僧伽们。

纵然每位法师法教导有别,度化众生之道不一,但都是出自于那不忍众生苦的悲悯心。从他们的言教与身教,总是会感觉到法的流露,恰似那一股清净暖流,流入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条小河。

他们,是法的奉行者,以六和敬为共同迈向和乐清净的生活准则,以和合、安乐、清净是僧团的三大美德。我们,应当学习他们那般德行、那般的慈悲。因为,他们是如此的使人敬仰,使人敬仰…

【放慢脚步】

在旅途中
常常因为匆忙
错失了许多美丽景色
在人生旅途中
也常常因为匆忙
错失了美好的事件

什么时候
人才不那么匆忙
或放慢脚步
而充份的享受
旅途中的美景
人生的美好
.
~ 继程法师

【告别N24,工大佛学班】


在一片欢笑声中,他尝试记得每一张法喜的笑脸,也在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拿起背包,卸下三年以来的入境者角色,正式告别那给他清醒的佛学班。。。

不知不觉,在工大佛学会也上了三年的佛学班。从初级到中级,从五乘到三乘,从世间到出世间,这三年里很感恩有这难得的因缘接触到柔佛工艺大学(UTM)的佛学班,让我开始认识佛教,明白什么是正信的佛法。

这三年里,工大佛学班给予我最重要的是正见。很感恩印顺导师,把佛法归类并次第性的告诉我们该如何去修持,更感恩工大生们善用这本书来引导我们走向佛法的世界。而正见,是我在佛学班里学到最重要的东西。虽然我不敢说我已经了解体悟了正见,但它确确实实为我的生命打了有一定深度的根基。

与这一群同龄的大学生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可以在工大里听闻佛法,是一种福报。我不是工大生,是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他们,也开始了与工大的因缘。从初次见面的那一天到现在,虽然并不常常相见,见面时也只在星期五晚上的两小时,但大家依然是如此的投契。在N24班里,我们有说有笑,一起听闻佛法,讨论佛法,更探索人生的正面目,共渡难得的两小时。

每一个人的笑容,似乎是那么的熟悉,仿佛曾在前世中相遇过般。感恩他们在这段学习路上的引导、鼓励、及给予的善语。这一些,从今以后将成为回忆相框里头的照片之一,日后学佛路上的提醒。工大佛学班,让我更看清自己,并学习看透这难以理解的世间。

今夜以后,我与工大佛学会的因缘,暂时也告一段落了。。。

【落叶归根】 ~ 一场承诺之旅



课业之余,今夜还是抽空出席由柔佛新山南方学院刚刚发起主办的周二电影观赏会。今晚的电影是二零零七年制作的一部中国片 『落叶归根』在这之前我已看过一次,这次是想温故知新,听听别人有什么看法,也想学学别人带电影分享的技巧,希望未来的日子也可以用在教学及其他用途上。

看完电影后,电影观赏会主持人(南院讲师)在讨论环节一开始即提到这部片子是个贺岁片及商业片,顾名思义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拍的。但我觉得里头反映及带出的意义也挺有意思。每个人看了都有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毕竟大家的经历不同,看电影的角度也不一样。

今晚的确把影片看得较透析些,但那是以自己的观点感想出发而说。剧情平淡却又有起落之时,多个小故事带出的讯息繁多,但自己看见的还是离不开那个重点-承诺

我认为承诺的背后,其实是义气,即是这部片里头所提到的仗义。老赵背尸还乡,为了是一句承诺。这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则衬托出他老实、单纯、有情有义、带有小聪明的形象与个性。表现出在这时代越来越少这样的人。里头其实贯穿了许多的承诺,比如最突出的是老赵对老刘的承诺;年轻伙子坚守对离开他的情人的承诺;路人答应载他一程但却反悔等等。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承诺,也作出承诺。这些承诺有已实现的、想实现的、未实现的、有忘记实现的、也有不想实现的。这些几乎都在主角配角中带出。

不管外在或是内在给予的承诺,一次又一次的在发生。这仿佛是一场人生,而这场人生有如一场承诺之旅。我们活着,许多时候也是因为承诺。为了父母、为了朋友、为了伴侣,但我们却没有察觉。这些承诺,是否建立在有意义及价值的条件上。背着死尸,固然表现出有情有义,体现了我们渐渐遗失的义气,但为了一举死尸,值得我们去花时间去付出吗?当然,这里不是在说这举动不对或不符合道德,这里想强调的是为何我们不实现一些具有价值的承诺?当然,这里的“有价值”,是没有带有利益关系的,而应当是利己利他的。

今天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触是:"我们先贤一直坚守的“义”还存在于这个社会吗?如果还存在,那么当利益当前,那人是否还如此坚守?"在这金钱与物欲当前的社会,大家都变得越来越自私,简简单单三笔画的“义”字,大家都写不出了,乃至于忘了,实在是现代人的悲哀。反观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在经历同样的事情。那些单纯的承诺,被现实的巨浪吞噬了。

落叶归根,一部描写人性的电影,一部适合各阶层的电影,值得一看!



—————————————————————————————————————————————————
落叶归根详情与相关网站 http://ent.tom.com/s/0701/luoyeguigen.html

【人生,宛如一串是非题与选择题】

命中的种种际遇,宛如一连串的是非题及选择题。

我们的教育,锻炼我们在考虑及作出选择的当儿,必须有着正确且善恶的判断能力。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要面对的选择实在很多。于是,我们除了学会一般人的判断准则与决定能力。但同时,我们往往也习惯“过度”地运用这两个模式来看事情,而引发了不少烦恼和副作用,但我们却不知道。

是非题的副作用是是培养一双批判的眼睛,处处见人之过或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时就会在内心发出抗议,认为他错己对;选则题则让人跌入自我限制的陷阱,以为自己没有其它选择,而在选择中打转、困扰、迷惘,甚至迷失了,却不知其实这些选择是可以被创造的,但却选择在那里埋怨天地不仁,被逼于绝人之路。

缘起的人生,其实就是多重条件影响和合而成的。判断与选择,是从一呼吸的那一刻即开始了。然而,我们是否能从是非题里看见自己?是否能在选择题里看到缘起?我们的价值观与见解,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而我们的判断,将左右我们的决定与选择。所以我们必须有稳固且正确的准则,那我们才能做出当时情况最适合的选择。佛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判断准则,更教会我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事情的后果,也给了我们一个可以究竟解决烦恼的方法。只是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去接受及实践了。

可是很多人总是以为他们靠自己却可做出最好的判断及选择,但是多数的人实际上往往都在处于茫茫然,模糊不清的状态下做出选择,而且都是以自我为出发点。于是,选择以后又延伸了另一组群的是非题与选择题,让人们辗转不停的在作答下去。当然,这一切没有所谓真正的对与错,然而这场考试的分数,每一个人将在生命结束前领取自己的成绩单时自有分晓。

今天,您又回答了什么问题?做出了什么选择?

生命手术的契约

【生命手术的契约】

如果换脑你必须忘记过去,
你换不换?

如果想解剖手术必须在清醒中进行,
你想不想?

如果要生命的重生你必须舍弃你拥有的一切,
你要不要?

通常
我们都选择
不换
不想
不要

看似悲观不利的条件与代价,却有着相对的价值:

忘记,
是为了看的更正确更彻底;

清醒,
是为了真正找到的本来面目;

舍弃,
是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与安宁。

条约清楚的列出了,这份生命手术的契约,

您愿意签吗?


_________________
(在此签下你的名吧)

―――――――――――――――――――――
有感:在这段学佛期间,发现自己要真正体会佛法,就得真正拥有及掌握世间与出世间的正见、无时无刻都自我观照,更得学会放下,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那是一种超越快乐的快乐。忘记,就是改掉那些错误的想法,以佛法的正见为思考模式,才能真正与真理相应;清醒,是要我们清楚看见及观照自己的贪欲、嗔心、无知的心,才能把自己与这世间看得更清晰;舍弃,其实是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应该是没有任何束缚与负担的。然而,我们都贪图迷恋与眼前短暂的快乐,忘了甚至不知这份生命手术的契约的存在。

【打开窗吧】


有位朋友忽然问我:“如果美好记忆那么难忘,为什么还会记得悲伤?”


我笑了一下,做出了如此的回复。


人总是要等到生命临终前,才知道这些花尽一生追求及建筑的幸福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大风大雨乃至于天灾人祸,都可以让你在一瞬间一无所有。这是只看着未来幸福的人;过去的已过去,但人总是无法释怀,记得的总是悲伤的多过美好的记忆,我只能说那是一种惯性。这就是对过去释怀的人。纵观身边的人,还有自己,何尝不是贪新恋旧呢?我们可曾发现到,它是一种引发烦恼的源头?

套句佛教界的前辈金能惠居士最近在其部落格发表的部落格中其中一句话:“很多人喜欢注意生活中的故事情节和外表,而从来不去注意生活的道理和内涵。”是的,我们的情绪都随着这些无常变化的事情影响,为何我们没有察觉到其实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它的一个理则。而这理则是不受时间限制、空间改变、及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与其睁大双眼来看世界,不如让我们好好的利用这颗心来看这花花世界。

其实,这些经历与体会就是一种可让我们看见真相及了解这趟人生的视窗。有些人人在迷迷糊糊中度过其一生,有些人则在离开这世界前仍然无法找到能让他看清这世界的真理,但是有些人看见了,就是不肯去看见并相信这些事实,这是多么的可悲、可惜啊?你,又会是哪一种人?

朋友,我们的心都有一扇窗,这道窗是带领我们通往幸福的通道,把窗抹净,打开窗吧!

寂灭为乐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地,是何等的耐人寻味...

或许,没经过岁月的洗礼,及人情世故的磨炼,是无法体会及一心追求的。此话这么说,是因为发现自己的心总是处处攀缘,有如听闻佛法时常听到一句心向外攀缘所说的一个比喻:“我们的心有如猴子般,一直东蹦西跳,刚放下了左手的那枝树干,右手又抓住了另一枝,毫无停止。”而往往我们都无法察觉,还以为自己专心,待真正盘腿而坐时一幕又一幕的画面,向你展现自导自演的电影,我们才知道无法专住呼吸的感受。

灭,其实对很多追求的人是矛盾的,但却又看不见。我们对它加上了自己的定义,即是:我们喜欢的,希望它不灭;我们不喜欢的,希望它尽快灭掉。细心观察,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灭”,是期待于那些我们不可意的外境上,希望它赶快结束。可意的,也即是我们贪恋于的,我们总是多么不希望它那么快结束。纵然结束了,我们还是会期待、另寻、甚至制造另一次机会来满足欲求。外境总是那么的让人迷恋,在心中掀起了一股有一股的热潮,让人又爱又恨但却又如此无法舍弃。如此般的的心,烦恼之浪一波接一波,何时灭,何时了?

真正的寂灭境界其实是何等感受?无论是苦、乐、及舍受,一切的感受都让我们生起了烦恼。观受是苦不是对此解说了吗?灭,对我而言是指种种烦恼的熄灭,它犹如使日常生活中一段烦人事情结束时的轻松,它可以是闹钟停止响音后的清净,它也是那是一种超越安宁,进入不生不灭的一种奇妙的境界。所以每次听见苦集灭道里头的“灭”,总是那么的让我感到那么的好奇、进而想探索那般滋味。

也许,我因此喜欢上宋代禅宗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执于一切感受,不让心随境转,如此则越活越少烦恼,人生路越走越自在,日日皆是好日。

但愿我们都在这段学佛路上往烦恼熄灭的道路有所前进,与您共勉。

15 Malaysia 短片的感触

最近很受欢迎的本土制作-15 Malaysia 短片,让我看了觉得有所感触。

是否,这不圆满的世间永远无法达到佛法主张的平等?是否,这共业的世间要达到齐齐共善业是遥不可及的事?
有时候,大家都会以“别人都做”为借口,做出不道德的事,自己连最初的一份善心都给忽视了。久而久之,人们忘了那个最单纯的自己。看到这样的人,我总是觉得那是多么的可惜...

15Malaysia里头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Chocolate与House。Chocolate让我感受到大家无法有乐共享的悲剧,马来女生只是差五仙却被华人男生拒绝享有一块甜滋滋,意味着幸福的巧克力,我们的确被现实的不平等压得变质了,怎么私心要制造出“特权”这东西啊,让大家都因此变了。

而House这部短片让我看到贫富的不平等,当小孩的纸屋作品在班被同学们嘲笑,我已感到怜悯,印度小孩走在走廊时被同学欺负的情景和母亲千辛万苦也阻止不了家园被摧毁的事实那一幕同时上演衬托出人民连一间简简单单,附属着感情归属的家园都无法得到保护,也點出了我國現炃富的分別。發展的巨輪在政商勾結吞毀許多人的家園的事实。

我们就是活在那么不稳定、不平等的世间,要改变,该从何做起?即将要踏入杳坛为师,总觉得也许教育是个改变的最好的管道。因为很多时候。从那一双双单纯的眼光里,我看见的是一种希望,一种佛法里所谓的净土。希望我们大家都看得见,希望我们都可以有这份觉醒,一同来让国土清净。这一次国庆,会有些另类,但是却如此特别...


Chocolate - by Yasmin Ahmad




House - by Linus Chung



推荐:欲观赏下载15 Malaysia 作品请浏览 www.15malaysia.com

推荐:生命中的朋友


“ 生命中的朋友 ” 起源于同名歌曲,前后耗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专辑中收录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的词曲创作人的作品;其中有许多曲目已在各青少年活动和团体中传唱多年并深受欢迎。“ 生命中的朋友 ” 的制作概念围绕着作为生命个体的我们通过人与人、人与环境或人与事物的互动中学习、自我觉察和自我的提升。而后,发现自己也有能力扮演好自己专属的角色,进而开展成个人对自我的一种承诺,尝试回馈他人、回馈环境及回归生命的意义。专辑的制作尝试回到音乐的原点,从词曲中寻找感动,用最适合的方式呈现 — 期望听众在听完歌曲后,可以让其讯息透过音乐的熏陶而深植脑海,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启发。

“ 生命中的朋友 ” 动用了许多知名的乐手,其中包括吉他手 Jamie Wilson 、 鼓手 Gary Gideon 和 Martin Ngim 、贝斯手 Khoon 和 Gary Lao 、 还有笛子手康阳、小提琴手 Lim Hui;专辑也请来著名和音天使周翠玲编写及配唱部分和音。也感谢知名制作人吴剑泓及陈炯顺的鼎力支持及协助,还有新加坡著名作词人张乐声的参与及支持。

发行日期:2009 年5月

转载自:生命中的朋友
http://www.meetbuddhist.com/smzdpy (欢迎试听这些歌曲)

麻木与逃避

曾经上过一堂佛学班,主讲人分享了还未成佛的悉达多太子出游时见到生老病死的情形时,为这个苦相感到震撼与悲伤。从那时刻那出离寻求真理的念头也开始迅速激发了。也因为如此,他放弃所拥有的身份、权利、财富、妻子与家人,毅然骑马出家求道去,为了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与真谛。

主讲人说到这里即抛出一道问题让我们深思:“悉达多第一次见到死的苦相,就有如此的反应及决定,为何我们常常看见死亡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却不以为然,跟悉达多不同呢?”此时有一女生即刻回复:“因为他第一次看见死亡嘛,当然会被吓到啊!”。女生的回答并不全然的没有道理,因为如果每一个人的确真正见过死亡在面前发生的话,他也应该会有如此反应。

回头想想,我们第一次见到死亡是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目睹死亡?我本身则忘了第一次见到死亡是在何时,但很肯定的的是,媒体常常让我有机会目睹死亡,也帮我建立起死亡的概念。而最初的概念,应该就是电视里头有个人就这样因某些事故,可能是意外或自杀,“呃”一声的就这样断了气,慢动作的倒下,然后躺在那边从此一动也不动了。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前后故事的该有的概念也没去追溯及探知了。再加上各种丰富及不同类型的媒体将死亡给曝光下,这个幼小的男孩,眼睛和口睁得大大的,看见了原来死亡后还有什么所谓的起死回生、尸变、升天堂下地狱及投胎转世等等。从此男孩对死亡也感到非常好奇,但也因此把死亡看成是普遍的事。反反复复的,一代接一代的,我们都在这些媒体熏陶地下成长了。结果,我们似乎都对死亡有着一种免疫力,我们看似是如此的看得开,甚至看见某些戏里头的去世的人,我们可能会大笑一场。当然,我不是指正常反应一定是该悲伤哭泣。

看看小孩与年轻人热爱的电玩里头的角色,许多的主题与玩法都是消灭其它生物和生命,而且游戏模式是死了还可以恢复生命重来游戏。试问这种反复式的意识灌输,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生命的价值与看法,又会否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感到震撼?看起来,我们都是如此的看得开,我们脑海里存有的死亡概念似乎没有攀附任何的恐惧及担忧。但事实又是如此吗?不,我们都看错了,这些资讯扰乱了我们该有的理智与感情判断,让我们都无法发现被掩盖埋伏的恐惧与担忧,还有那藏着的死神,随时结束我们与这世间一切的契约。

我们都麻木了。。。
我们麻木了。

我们难道都没有像悉达多那样的觉醒吗?理应看惯死亡的我们是应该比悉达多更有觉知及决心去寻求及探索生命的真义与真理的。我们真的麻木了吗?或许你不会承认,但在某些程度来讲,我们的确是麻木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觉醒的机会,只是我们的觉醒被外头过多对死亡有着不同诠释的讯息给迷糊了。那些看见的、听见的死亡是在戏里头的、是别人的,跟我们毫无直接关系。试问每天翻开报章上看见许多的逝世讣告,你会为这些离开的人哭泣吗?往往我们都不去在意这些借以死亡传达着要我们珍惜生命的讯息,更重要的提醒我们该如何去把这短暂的生命的价值提升至高。可是我们要不就把它视之为禁忌的话题,要不就是把它给忽视了。

我们都在逃避。。。
我们在逃避。

如果仔细去观察,重点就在于“它跟我没关系”。听到与我们无关系的人去世时,我们都以我们学过的“放下啦”、“看破啦”、“无常啦”之类的佛学词汇来安慰还在世的人。但是如果死神牵走的是跟我们有关系的爱人、朋友或是亲人。这些法语好像都失去了力量,完全用不上场。这不是很奇怪吗?佛法在我们生命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难道在这个生死大事里,我们所学到及拥有的佛法都化为乌有,毫无作用?这实在太可惜了。

或许,站在佛法的角度,我可以直接的说,那就是我执在作祟。与我们没有关系的,我们表现得很洒脱;与我们有关系的,我们就怎么脱,也脱不了恐惧的摆布。我们不停地催眠自己,告诉自己死亡应该不会靠近我们,而且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其实我们都在逃避着面对真相。

到底我们是真的麻木了?还是真的在逃避?不必告诉我,也不必辩驳,就让我们好好地去观察及思考这个与我们有着切身关系问题。也等待时间的印证与考验,看看我们有多看开、多洒脱吧!

《未经洗礼的坚持》

曾经有长辈告诉我:“要看教育的成果,至少必须等上十年以后”。

是的,前阵子大马教育部又作出恢复母语教数理的政策了,让平民老百姓们都对执政者的处理方式与信任度上大打折扣。这种朝令夕改的习惯让教育界的工作者无法有安全感,学生们更是学得满头雾水,两头不到岸。决定作出以后,又有另一种声音传出了,有人声称我们在开倒退车。但算算手指,十年还不到就让它流产了。当然如果你站在以现况成绩来做标准的话,它实在是种退步。

在这多元种族的国度里要做出任何改革,的确的照顾到大家的需求。而大家坚守维护自己的文化是对及应该的,但这也使我们的教育政策添上了几分复杂,但如果大家能好好坐下来谐谈,相信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也不会发生。但我不是要谈这起事件,而是在这事件中看见了“坚持,也得坚持的对!”

在师范学院求学的日子也剩下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期间也培养起对教育界的热诚及拟定塑造了自己未来在杳坛中要做的事及扮演的角色。回首决定要踏进师范学院的那一刻,是因为那一个单纯的信念-“想找个清净、远离勾心斗角的地方,教育这些单纯的新生命”。几经实习及与长辈们交流,发现到也看到我们教育界里种种的缺陷和现实。那让我感觉到,仿佛身处在夜深中狂风暴雨的外头,我依然得提着手上的那根蜡烛,守护着那微弱的烛光前进。

现实中,难道连那一丝梦想都无置身之处?

还记得第一次实习中有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在分享经验中说道:“你们这些新老师,总是会有很多包袱,很多理想,没有用的啦!”面对这些人,自己是不会分享自己的理想的,毕竟怎么说他们都无法相应。我只是很好奇,他是否也真的有在呵护着曾有过的烛光,还是他根本没点燃过。我有些激动,是为何他没鼓励,反而说了这番话话。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很感激他,至少他是真诚如实的把实相告诉我。而我也相信,许多刚踏入杳坛的教育者,也经不起这现实的洗礼,把曾有过的憧憬与希望收在心房的角落,甚至用白布给盖上了。他们,搬家了?

曾与几位教育界毕业的朋友聊天时,也发现他们对教育界失去信心及感到的种种失望。突然我想起了那句大家都拿来开玩笑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他们有什么看法?它是属于悲观还是乐观的?大家都觉得是悲观,只有我认为是乐观的。那是因为如果现实中如果没有前浪继续的推动,还有进步与成功可言吗?我们不但只会渐行渐远,到最后根本都没靠近过我们的理想与希望。

当然,我知道这始终不是最好及能解决问题的。之所以认为乐观,是为了鼓励大家和自己,不在踏出第一步前退缩而已。之后有位朋友则回复:“你太理想化了,等你出来时你就懂了”。我只能无言相对,但我明白我知道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至少我还算是理智的,也为现实带来冲击与挫折做好准备。这阶段的我只知道若自己还没试就退失了这股热诚,那实在对不起自己的初衷,更对不起曾栽培我的长辈们。

所谓“物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否在未来证明自己坚持是对的,就得好好下功夫了,掌握成功的条件了。缘起法教会我们的,不是如此的实际吗?

现在我对自己说:“想要看看自己坚持的成果,就等上十年吧!” 祝福自己...



梅花三弄


红尘自有痴情者
莫笑痴情太痴狂
若非一番寒澈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
只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故事
最消魂梅花三弄




...............................................................
很喜欢这首歌,
是因为那扣人心弦的旋律,
和那唱出人为情迷的歌词。

到底,一段情值多少斤?
在这短暂的生命当中,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
纵然得到了又如何?
有了开始,即会结束...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



今晚重温了一部儿时旧片《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却发现如今的自己不只是会因为里头的无厘头而笑,还会因为看见人世间感情的脆弱无常而留了几滴泪。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这个戴上金刚圈,决定告别尘世间情欲的时刻。

我感动,是因为他肯放下世俗的一切情欲,而并不是因为那份也许是为了救出情人的目的。自充学佛以后,开始看清了许多大家都不愿意去看的实相,发现所有一切的一切都逃不过无常变换。爱情,其实也逃不过淡化的一天,纵然你多努力的去维持,去经营。它,总是有个期限,总是在某一天某一时刻给你尝尝爱别离的苦痛。就算说了一万次我爱你,用了无数次的爱你一万年,那又怎样?我们始终必须面对这铁一般的事实。

但有情迷情,我们始终是不肯接受事实,因为它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从古至今的爱情观,一直都没变,在这部電影上再一次被詮釋得十分細膩。特别是戏里头的其中一幕,主角至尊寶(周星驰饰)做了一個夢,夢中,紫霞仙子(朱茵饰)對至尊寶說:

「昨天我托一隻蜘蛛跟你說,叫牠告訴你,我很想念你,你知不知道呀?」
至尊寶:「妳又知不知道?我一直在騙妳!」
紫霞仙子:「騙就騙吧!就像飛蛾一樣,明知道會受傷,還是會撲到火上,
飛蛾就那麼傻......」


人,宁可飞蛾扑火,心甘情愿的耗尽一生来追求、建立自己的爱情堡垒、乃至为情而逝。有情迷情,实在是苦啊!你也许会觉得我极端,但我也无可否认,爱情的确有它甜蜜快乐的一面,也有它正面积极的一面。在这段人生路上,如果它是扮演着让我们成长及成就着我们的角色的话。只是,我们一味想学会懂得投入,却在该放下的时候却不懂得放下。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位呢?做不到,只好来世再继前缘,又一次的辗转人间...



这一句经典对白,可曾也让你流过眼泪?但流过眼泪之后你是否有看得见里头的讯息...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
我沒有珍惜,
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
我愛妳!
如果非要在這段愛加個期限,
我希望是一萬年。”


.........................................................
问世间情为何物?

慧眼与恚眼




学佛后长了第三只眼,的确是我们必须小心的啊!

看不惯他人奢侈滥费物质,看不惯他人挥霍光阴,看不惯他人搬弄是非,看不惯他人只顾自我,看不惯他人冷言冷语,看不惯他人不学佛闻法。许多的看不惯,引发了负面情绪,嗔的业报即显现,身心犹如封闭的木桶装满了一大桶水,在激烈晃荡,寻找出口...

学佛,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将之导向正确的方向。看不惯别人的错,也不是眼睛的错,那是心在作祟。许多人在学佛以后多了一只眼,还以为自己更高人一等,却没发现佛法成了一种盾,来安慰自己,同时也称了矛头,无时无刻指责他人错误。如果无法自我审查及反省,日子久了这习惯就会成了一种习性,对我们的学习是种障碍啊!

二郎神额头中间多生了一只慧眼,但我们却多生了一只恚眼。别等到临终前才发现自己到头来是被自己的眼睛给骗了...


...............................................

踏上学佛路上不久,总是发现生活上自己会不小心跌入这陷阱。听多了未必代表你懂了,借此与大家共勉。

玩具




还记得小时候喜爱的玩具吗?随着成长的脚步,它们渐渐的被遗忘,被我们远远的抛在后头了…

为什么不要它们了?是否它们让你显得很幼稚?还是他们让你厌倦了?告别了那些曾经一度带给我们无限欢乐时光的玩具,我们以为我们都成长了。过去是过去,现在的我们难道真正彻底的告别玩具时光吗?

不,我们的玩具只是变了模样与形式。

玩具的用处是一种填补空虚的娱乐?倘或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道具?就像婴儿玩的摇鼓,当婴儿不开心的时候,母亲即在他面前摇一摇,小孩就笑得嘻嘻的,前几秒钟的情绪视乎一瞬间不见了。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知道,那只是分散小孩注意力的一个道具。仔细的去回顾与观察,我们从小到现在都一直被外界灌输着“不愉快的东西,我们就避开它。” 这种思考模式已根深蒂固的被我们套用,我们却毫无戒备及意识到他带来的危机,因此成了我们想最求真正幸福的障碍。

不是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让自己与他人避开应该面对的真相。比如说,我们总是劝导身旁那些失落伤心的人:“不必去想着那件事啦”,然后我们总是说什么:“时间会带走一切”之类的话,让面对问题的人得到安慰。但这种安慰只不过是种暂时性的安定剂,事后如果他们在碰见同样的事情与情景,同样的情绪又会跑出来再次干扰着他们。这种不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怎么我们大家都毫无思考的接受呢?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他们去面对事情的真实,从中看见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发现它在情绪上如何引起的波动。如果总是用种种藉口来安慰自己,那只不过是在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更直接可以说成逃避。

那么,我们在逃避些什么?

是改变。

我常常跟一些朋友分享时都会说:“人,最重要的是能忠实于自己”。 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无法接受改变。每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低谷,我们总是会从外界找一些安慰及欺骗我们自己,甚至找一些理由证明我们是对的。比如谈恋爱的情侣,分手后总是以“我会找到比他/她更好的”来安慰自己,接受不了感情的脆弱本质及已淡化消失的事实,却没试着去了解感情的脆弱和思考它在这段生命中的价值。于是我们的文明出现了电影、文学、音乐等等管道来抒发我们按耐不住的伤痛,可能也是一种为接受不了人生事实而被创造的。

我会把他们归类成两个种类:虚幻与写实。虚幻是指那些创造出来的作品,是为了弥补我们心中的情绪空洞和对不完美的希望。比如电影里头的故事多数都是以有情人终成归属来完美结束故事的。因为我们都对美满都非常的期待;我们的文学与音乐作品则用了许多了“天长地久”、“永远不变”的题材,才让吸引读者,让他们得到心灵的安慰。而写实的恰好相反,根据实况的演出、写出及唱出,可以接受的人的确很少,毕竟它反映出来的是如此的残酷,所以通常这种作品在大众的欢迎度不高。

这些,不就可算是是我们的玩具吗?我们用它们来分散注意力,逃避这段人生该面对的事实-改变。面对及处理烦恼的免疫力反而被减低了。无可否认,玩具的确有他的积极一面的用处,如果我们都懂得利用它们来提升、警惕、激励乃至于鞭策自己该好好的面对与解决面对的问题,去看清我们人生许多非得我们接受的实相。

唯有真正懂得为何与如何玩玩具的人,才可以玩玩具啊!否者则被玩具玩了…

朋友,你的手上现在又有着什么样的玩具呢?

悦读有感

图:《榴莲国度》 林悦著 SEASORE 出版

................................................


一本《榴莲国度》,唤起了我这第三代移民后裔的寻根护根意识

本无任何民族意识的思维,却也因隐隐约约的看见在自己由来的过程与故事而开始对在这片广泛雨林覆盖的土地上生长的自己有了身份的认知,也因此珍惜身边还存在的第一代华人


可以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是因为被里头的第一代先贤们瓢泼到南洋,努力播种、坚强求活与落地生根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原来,我踏在这片依然不让许多华裔有情感归属的土地上。这些为了开花结果,要求身份认同的标榜挣扎是如此的应当、迫切、真实!作者林悦写出她游走西南马两岸,访问一些人与自己本身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鸣,发现自己其实也对这国家有着难以描绘的情感归属,是如此迷茫。加上执政者不公与制度上的偏差,对华人造成的影响与伤害,都透过文字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作者在自序中写道的一句话:“请不要问我爱不爱国,你不会得到“爱”与“不爱”的绝对答案。”是的,看着当今社会发生的事的确让人难以接受大家是一家人。朝向一个马来西亚的宏愿会否是种幻想?除非大家愿意放下身份及对权力的追求,真正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建立起互相信任,平安和谐的家园。此迷茫中发出的感叹对这无承载历史的记忆与意识起了震撼作用。找回着肤色该搭配的记忆是个需要,延续那份民族文化的精神更是从今以后该培养的事。


但依佛法的角度来说,民族意识对学佛者会否是种局限、一种障碍?活在这多元种族的国家里,人民一直对“我”的身份认同与追求是否只会添加对此身的执着?这多重身份的“我”一旦被确定地位,是否代表他是真实,永恒不变?既然我们都出生在这国度里,我们肯定与这里有着难以追溯的缘份。这种认同的追求,其实真的那么有必要吗?人类的和乐与清净的共处,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大方向吗?

纵观时下的年轻人,是否除了会吃喝玩乐之外,会对这份民族隐忧有着深一层的探索与体会?或者他们根本没去想过这件事?相信后者占大多数。而会去谈的,要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要不就是自有一套所得很有道理的说法,但却都属于无实际行动的空谈。

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思考过我们在还未呼吸前的故事?

平凡简单的我,过着也只想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开始想寻找那些数代痕迹,深入了解那一段段努力肯定“身份”的故事。同时,也想从佛法角度去剖析这些事实,并思考它在这一趟人生的价值与影响。虽然我无法确定我们家园的各种果树可否在平等充足的阳光下长满了各种鲜甜的果实,但无可否认的,这本《榴莲国度》,的确在我血液里注入了一种细胞,那是为求寻根、扎根、护根的执着


.................................................................
有时我也会自问:“我们的家园,踏实吗?”


难忘师恩


因缘

云开了 是时候了
落叶飘 时节转换
生命是河 缓缓的流向远方
潮来潮往

盼望飞翔 在蓝天上
风起云散 人生无常
心境是河 缓缓的流向远方
喜悦平安

静寂清澄 志玄虚漠
红尘人间 咫尺天涯
因缘是河 缓缓的流向远方

不可思议啊...
..............................................................................
每次听到这首歌,心底都有所触动,在心底深处仿佛一种暖流,缓缓的流着。因缘,是如此不可思议啊!是它,让我来到这里;是它让我遇见不同的人;是它,让我经历了许多事情。我与印顺导师的因缘,只是在于三年前真正认识佛教的的那本红色法宝-《佛法概论》与《成佛之道》。虽没见过师父,但心中却有种莫名的思念。我想,那是一种感恩的忆念...

是他,带我找到入出红尘中的正见;
是他,让我渐渐体会无常人生的真理;
是他, 让我知道,该如何踏实有意义地去走这条人生路。
虽然他已走了,在我认识他之前...

... 感恩,一代祖师 - 印顺导师 ...

小疑小悟


对立的熟悉与陌生,让限制与无限都颠倒,一旦选择站在一个模糊不清的角度观望...

主动与被动的选择一旦做出了,陌生与熟悉的角色即开始调动对换。陌生靠近久了成了熟悉,熟悉离开久了成了陌生,调动之间似乎隐藏着不由自主的定律。唯能确定的是新的熟悉已非旧的熟悉;而旧的陌生已非新的陌生。

一直想维持或是找回同样的东西,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或许,可以更直接的说:

“想回到过去,根本是个妄想。”

但能接受如此真实的一句话的人,又有多少位?

现实,往往逼你从有限的角度出发,要做的是学习自我抽离,看清实相,继续找寻,那看不见却存在着的无限...

孤身只影

..........................................................................

若隐若现的路途,孤身只影,偶尔逐迷,渐行渐远,不复得路...

流浪,方使雾中路,脚下土,渐清渐明,步步随遇而安...

纵使因缘有别,吾尔皆终于一点,毫无差别。

沿途遇人无耳,逢心不同,唯有静默,
任空中风,草中虫,树上蝉,为之诉说...


浪者,期许着水流转弯处的下一个流离遇合...

.............................................................................

( 漫漫人生道路上,总是让人觉得孤寂,能遇上知己的有多少位?
愿意聆听的又有多少位?不见,只好默默上路,
守护着赤子之心,期待转弯处的另一个因缘... )

红尘回头

扑向海岸的浪,
都会回头,
因为它知道海岸不是它的家...

扑向红尘的人,
都会回头,
因为他知道红尘不是他的家...


但此痴汉,跟云随浪,漂于红尘,祥自在去...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熱門文章

祥自在去

随缘自在

不担忧未来,不期盼未来,乃至不为未来安排太多 或定下大计划,
因缘如何运作,就如何随顺吧. . .